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经济日报》报道,连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纷纷出来讲话,强调美联储对通胀前景的关注。这些决策者们的表态,让两个月前还热闹非常的关于利率走势的辩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美国经济界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正在出现的通胀苗头。
美国劳工部10月1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由于油价上涨,9月份的制造商价格指数上升了1.9%,达到15年来最高记录。同时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过去12个月内的制造商价格指数增幅也高达6.9%。这些迹象表明,美国的通胀危险进一步明显。
“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美国内关于美联储利率走向的辩论更加激烈。一部分人认为,飓风造成的油价上涨,将打击人们的消费欲望,如果继续收紧银根,势必对经济持续增长不利。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美联储的第一职能是控制通胀,如果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将会更大。劳工部18日发布的制造商价格指数,使这场辩论终于暂告一段落。
18日,美联储副主席罗杰·费格森对外界发表谈话。他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应该进一步收紧银根,如果通胀压力进一步上涨,美联储升息的步伐还将加快。19日,美联储的另一位重要决策人唐纳德·科恩,在卡内基—麦伦大学的投资研讨会上也明确指出,随着零售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风险可能进一步向通胀倾斜,利率看来还没有上升到可以放手不管的地步。然而,利率还将上升多大幅度,上升多久,得根据未来的经济活动和价格变化来决定。
从目前的形势看,制造商价格上涨还没有完全转化成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但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劳工部的报告公布后,经济界很快确信,在11月美联储例会上,决策者们肯定会把短期利率从目前的3.75%,再次提升0.25%,使其上升到4%。有经济学家称,尽管4%的短期利率已经开始使经济成本显得沉重,但目前还很难断定美联储2006年会停止提息。
有一点已经明显,这就是长期以来的低利率不但在美国已成为过去,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内也正在消失。如连续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欧洲央行日前强烈暗示,决策者正在考虑加息。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行长也宣布,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行将结束。韩国央行由于担心美国利率上涨导致资金撤离韩国,已经做出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决定。展望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发展走势,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声称,1988—1989年后第一次世界全员参与的通货紧缩看来就要来临。(李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