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还要不要办下去?举国体制还要不要坚持?十运会赛程过去大半,这样的置疑着实不少。“闹剧已经成为全运会的主料”,“十运之乱”这样的标题见诸于一些媒体,有的干脆鼓吹“让全运会早日寿终正寝”,把矛头直接对准举国体制。
全运会的竞赛制度是我国实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手段,而举国体制的最高层次就是实现奥运争光。自全国运动会创办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使全运会越办越精彩。
其实关于全运会要不要搞的话题并不是新鲜的话题,8年前的八运会时就有主张取消的声音。但此后不但没有取消,全运会作为举国体制的核心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大: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对举办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有着巨大促进和推动。
举国体制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中国体育不断走向世界的根基。中国自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后参加夏季奥运会20年后,奥运金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举国体制。
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中国人对奥运金牌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理性,对举国体制也存在争议。这并不奇怪,因为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就此全面否定举国体制是极其错误的,最起码是不实事求是的,特别是在备战迫在眉睫的北京奥运会的关键时期。即使是从长计议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全面冷静地分析,提出真正有利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继承发展和完善我们的体制。
展望北京奥运会以及未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然是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历史阶段,举国体制不仅不能削弱,反而需要加强。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整合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为中国体育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通过重塑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微观基础,真正建立举国体制的时代观念,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体育部门与其他行业、各级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利用全社会有效的体育资源,使其成为奥运战略中的积极力量。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以全运会改革为龙头的竞赛体制,以专业队改造为核心的训练体制,以运动员权益为本的保障体制,这些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都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全运会体制。全运会是中国“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高考虽然屡遭攻击但至今尚未出现比高考更公平的考核方式一样,全运会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与重要性。那些对十运会持鄙夷不屑的目光或讥讽调侃论调的人,如果把在十运会上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放在全局和大局的高度去考虑,就会给十运会一个根本的尊重。
全运会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品牌,不断受到国际体育界的瞩目。观摩参加本届全运会来的外国记者、国际体育界官员、外国裁判等都超过以往,他们正在把全运会的品牌效应扩散到全世界。
全运会还将继续办下去。但四年一次的全国体育盛会要想继续为中国体育做出重要贡献,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进行改革,包括创立一个更科学的地方体育工作的评价系统,减少全运会上的不和谐声音和对竞技体育的不良影响。这样的全运会,才能为举国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