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作家金庸19日从英国给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发来传真,表达对巴金辞世的哀悼。
金庸在这篇题为《正直精神,永为激励》的悼念文章中写道,“巴金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文人,不但由于他文字优美,风格醇雅,更由于他晚年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以及巨大的正义感。”
他特意提到当年在《大公报》上读到巴金《随想录》的感受,“当时自忖,如果我遇到巴金那样重大的压力,也难免写些违心之论,但后来却决不能像他那样慷慨正直地自我检讨,痛自谴责。”他说,巴金在文革时饱受磨难,但意志坚毅,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写出了这部掷地作金石声、惊天动地的《随想录》,“实在是中国文化界的大幸事。”
金庸在文章中还回忆了自己70年前、作为一个小学生初读巴金《家》的情景,“听哥哥讲,巴金祖上是浙江嘉兴的,后来才迁居四川住了下来。难怪感到《家》中所写的高家的生活情调,很像我们江南。”他说,直到自己后来也写了小说,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开始把巴金和鲁迅、沈从文列为我近代最佩服的文人。”
金庸表示,一直很想到上海医院去探望巴金,但想到他老人家病中不宜劳神,于是作罢。他欣慰的是,巴金女儿李林曾送给他一个印有巴金肖像的瓷碟,他一直珍存于书房,使他时时可以看到巴金慈祥的笑容。
金庸最后写道:“巴金先生去世,我深为悲悼。巴金先生正直的精神永远是我的激励。”
(来源:新华网;作者:廖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