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今日中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的公开招股将告一段落。10月27日,新股将于主板挂牌。建行招股在香港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建行为此将招股价从最初的1.9港元提高至2.4港元,业内预计其超额认购率可能将达到100倍以上,集资总额可增至最高731亿港元。
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招股背后,建行上市能否达到脱胎换骨?今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建设银行目前即使经通过财务重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资本市场上市这几个阶段,也只能算做建立起“形似”的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框架,较真正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经营管理运营自如的“神似”目标还相去甚远。
经营模式单一并没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表示,就中国银行业而言,还有些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因为建行上市会有所改变。从盈利性看,银行机构经营模式单一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经营模式单一的情况下,银行的经营收入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冷热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在缺乏其他可供选择的赢利渠道条件下,银行贷款也容易因为投资需求的变化而出现陡然的扩张或紧缩。从资产安全性的角度看,经营模式的单一意味着银行的资产结构相对单一,也就意味着银行很难通过资产的多样化来分散或转移信贷风险。在这种结构下,贷款增长越快,风险积累也就越多。从流动性角度看,银行业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日趋严重,流动性风险不断增大。在中长期贷款增长快于短期贷款增长的情况下,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贷款长期化的同时,银行存款的短期化趋势却越来越明显,这进一步加重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建行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建行股份强调有“在部分高增长主要潜力产品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有相对强化的风险管理实践”的8个方面的竞争优势;在营运和财务管理工具的表述中,建行股份非常自信地确认,“本行相信,本行的经营运作效率很高,成本与收益比率属于四大商业银行中的最低者”。到2005年6月30日止,建行股份的成本收益比率为38.93%比该行2002年底的52.12%降低了11.2个百分点。同时建行还宣称,“在中国主要的银行中,本行是惟一系统地以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财务管理方法的银行,利用这一方法在各分行之间分配资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分行及分行管理层业绩的指标”。
建行股份存在较多风险因素
但是,文章指出,建行股份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如仅在风险因素部分,建行股份就列出了38个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其中包括外界比较关注的对建行股份前董事长张恩照的具体说法。据称,张的涉外诉讼问题系个人原因所致,建行股份并非有关诉讼的任何一方。尽管如此,建行股份仍审慎地表示:在对张的调查未有结果前,无法向投资者保证张的辞任不会对本行的声誉及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建行股份对本行的减值损失准备未必足以弥补本行的贷款组合在未来的实际损失、可能需要就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修订及其解释指引更改贷款准备的惯例、对若干客户和行业的信贷风险集中度较高、可能无法变现获得本行的贷款组合抵押品或保证的全部价值、未来可能出现无法满足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要求的情况、特别是不一定总能发现和防止本行员工或第三方的欺诈或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面临本行无法控制的利率及其他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化、以及受到政府对货币兑换管制和汇率日后变动的影响等现实或潜在的风险因素等。
上市后建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仍很大
以上是从理论上分析,现实情况怎样呢?从建行股份的招股说明书看,即使建行股份成功上市了,目前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还很大。差距的重点则在了信贷资产质量、财务收入结构需、海外业务比重、合规风险管理等几个比较明显的主要薄弱环节上。
从几项硬指标看,建行股份到2004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3.92%但是到2005年6月底只是3.91%;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数额比2004年底是增加54亿多元。其中的可疑贷款比例则从占全部贷款的1.4%上升到1.6%。特别是个人客户贷款不良率从2004年底的1.45%上升到2005年6月底的1.91%,半年时间即上升0.46个百分点;随时间变化,新客户的不良贷款率在2004年和今年上半年都处于上升态势。有专家分析,“由此看来,建行股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基础还不够稳定,而且不良贷款额反弹的可能性较高。”
建行股份的经营收入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仍属偏低水平。另外,“建行股份的国际化程度还是一条明显的短腿。”有数据显示,近3年的建行海外业务贷款只占全部贷款的1.4%-1.5%。同期的海外业务净利润只占全行的0.56%。
对于这些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教授也有过及早的提醒,如“建行上市并不能够解决建行本身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问题”,“对于一家现代商业企业来说,它得以生成的条件是不可能一天造成的,无论是国有银行内部及外部的生成条件都是如此”,“尽管原因可以会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国内银行经营观念上转变无法适应。”
易宪容还指出,目前银行体制改革中两大问题仍然是进展缓慢。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及信用文化建立问题,二是国内银行运作的市场化问题。前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后者是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成长内在前提。而这些方面,仅仅由一家银行改革、一家银行上市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姜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