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周之后,纽约市长宣布,纽约已经度过恐怖袭击的危险期。然而,纽约市内仍然亮着橙色警报,美国依然生活在恐怖威胁的阴影之中
本刊记者/刘婉媛
10月10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宣布,纽约地铁已经度过恐怖袭击的危险期。
四天前的10月6日,布隆伯格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警告:根据美国反恐部门掌握的情报显示,基地组织极有可能在近期对纽约市地铁实施恐怖袭击,这是自9·11事件后纽约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恐怖威胁。
所幸的是,纽约安然度过了这个周末。10月10日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纪念日,纽约依然歌舞升平。
虚惊纽约地铁
情报显示,恐怖袭击有可能发生在10月9日。但这一天,陈建仍然搭乘地铁。
“刚听到这个恐怖袭击警告时,我也有点担心,心里想如果没什么事就尽量不要坐地铁了。但是,这几天我还是坐了地铁,上了地铁后才意识到,噢,我又坐地铁了。”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美国华文报纸《侨报》总编陈建这样说。
陈建告诉记者,这几天纽约地铁看起来和平时没多大变化,地铁里仍然挤满行色匆匆的乘客。
纽约市总人口为800万,而地铁每天的平均客流量达到450万,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一半的纽约市民乘坐地铁。去过纽约的人都知道,这个大都市地面交通相当拥挤,打的费、停车费均十分昂贵,而地铁网络四通八达,费用相对便宜,地铁可以说是纽约市民最方便、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
因此,虽然心有顾虑,但纽约市民在接到恐怖袭击警告后仍然不避讳乘坐地铁。而且,9·11事件后,纽约人一直生活在橙色警报中(即安全警戒第二高级别),对恐怖袭击威胁也见惯不怪了。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方面警告市民要小心谨慎,另一方面鼓励纽约市民继续搭乘地铁。为了给市民作表率,布隆伯格在10月9日那一天搭乘地铁前往扬基体育场观看棒球比赛。
但在安全防范方面,纽约市政府丝毫不敢大意。纽约警察局、国民自卫队等安全保卫部门倾巢出动,在纽约地铁的468个车站站台内外和地铁车厢中布置了大量的武装警察和便衣,同时加强了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的安全保卫。针对情报显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公文箱、背包和婴儿车装载炸弹的情况,警方增加了嗅弹犬和有关爆炸品探测仪器的使用,并加大对乘客行李进行检查的力度。
事实上,在今年7月伦敦地铁受到恐怖袭击之后,纽约警方已经开始加强地铁的安全措施,并对旅客行李进行随机抽查。
10月7日上午,在上班高峰时段,安全人员在曼哈顿的佩恩地铁站的一个自动取款机旁发现一个苏打水罐头瓶,瓶中装有可疑物质。警方随即封锁了该车站,并将可疑物品送到纽约环境保卫局进行检测。一个多小时以后有关部门确认,佩恩车站事件只是虚惊一场。
情报虚虚实实
据美国官员向美国媒体透露,有关地铁恐怖袭击的情报来自伊拉克。
9月底,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在伊拉克的一名线人向美方报告,“基地”组织计划在10月9日对纽约地铁发动袭击,其手法和伦敦地铁恐怖事件类似,也是使用自杀性爆炸袭击方式。参与此次袭击的“基地”组织人员约有二十人,其中一些人员还在伊拉克,正准备取道叙利亚前往美国。
线人向美方提供了三名在伊拉克的恐怖分子的名字和藏匿地点。10月4日和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中央情报局特工的配合下,在伊拉克先后逮捕了这三名恐怖嫌疑人。
美方线人还提供了另外一名恐怖分子的名字,并称此人有可能已经到达纽约。美国反恐怖部门全力对此人进行搜捕,但至今没有发现其踪影。
据美国《纽约时报》10月7日报道,纽约市政府在10月2日前后便得到关于恐怖袭击威胁的通知,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美国情报部门要求纽约市政府暂时不公开这一信息,布隆伯格只好如坐针毡地等待。
10月4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乔纳森从某渠道获知这一消息。但还没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来得及报道此事,纽约和华盛顿的反恐部门官员便接二连三进行电话轰炸,要求该公司暂时不播报这条消息。
10月5日,美军在伊拉克抓获第三名恐怖嫌疑人之后,美方取消了信息封锁令。10月6日晚上,布隆伯格迫不及待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恐怖袭击警告。
随同布隆伯格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纽约警察局长和联邦调查局纽约分局局长,最大的反恐职能部门——国土安全部却没有官员到场。同一天晚上,国土安全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有关纽约地铁可能受袭的情报可靠性值得怀疑。而白宫发言人迈克莱伦也在不同场合重复国土安全部的观点。
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使得美国公众不禁质疑此次情报的准确程度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情报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根据线人提供的信息,美方确实抓捕了三名嫌疑人,但从这三人口中没有套到任何有关此次恐怖袭击的佐证。美情报人员也没有找到假护照、旅行证件、与美国方面进行通话的电话记录等可以证明三人参与恐怖活动的证据。此外,美方还对其中两人进行测谎,测谎结果显示两人都没有参与恐怖活动。
这位情报官员还介绍说,提供情报的线人此次也通过了美方专业人员的测谎。这名线人以前曾多次向美国国防部情报局提供有关基地组织的情报,其中有关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活动情况的情报大都属实,美方曾多次根据其提供的信息破获、打击了基地组织的活动。但是,他所提供的伊拉克以外的情报多次被证明是错误的。
不管情报是否属实,纽约平安度过危险期使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暂时松了一口气。布隆伯格和其他纽约市政府官员坚称他们并没有反应过激。
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下
就在纽约地铁恐怖威胁发布的第二天,华盛顿纪念塔也接到炸弹袭击的警告,警方对纪念塔以及邻近的宪法大道和独立大道之间的两个街区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封锁和搜查。9·11事件以后,这样的虚惊在美国已是司空见惯。
10月6日,布什总统在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上发表讲话时称,美国反恐部门在过去四年时间里曾成功破获10次重大的恐怖袭击阴谋活动。随后,美国政府公布了这10次恐怖袭击的清单,其中7起事件是针对海外的恐怖活动,其余3次恐怖活动是针对美国本土。
在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阴谋中,有两次是恐怖分子企图通过劫持民用飞机袭击美国东西海岸的目标。
据美国反恐官员透露,9·11事件的策划人穆罕默德2003年在巴基斯坦落网后,穆罕默德供称基地组织原本计划在攻击纽约世贸大厦、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同时,也用劫持的民用飞机撞击洛杉矶的图书馆大楼,后来这项计划因故没有实施,穆罕默德把袭击洛杉矶的任务交给了基地组织在东南亚地区的分支机构——伊斯兰祈祷团的领导人汉巴里来完成。汉巴里随后专门挑选了几名手下来完成这次行动,其中包括训练一名飞行员,但这几名恐怖分子不久后就遭到逮捕。
美国政府公布的这份反恐成绩单隐去了一些袭击目标的具体地点,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没有进行说明,政府解释这么做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但媒体为此质疑这份清单的可信程度,纷纷要求美国政府出示证据。而一些美国民众也怀疑,布什政府只是想通过表功来提高支持率。
尽管布什的做法受到这样或那样指责,尽管反恐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争议,但是,恐怖袭击随时可能再次降临的危机感,使美国民众在反恐问题上不敢有丝毫松懈。正因为如此,纽约市民在虚惊一场后对政府“反应过激”的做法没有怨言。而同样一些影响公民权利的反恐措施,在英国招致民众反对,而在美国却能顺利实施。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约研究员胡联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9·11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切肤之痛,这种伤痛转化为对政府反恐行动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布什的反恐政策在国内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但是,美国在反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干涉主义和霸权主义使它不断树敌,这些敌人也会使美国长久地生活在恐怖的威胁之中。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