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输了、世锦赛冠军输了、九运会独得7·5枚金牌的辽宁队至今才获1枚金牌、内蒙古男柔也歇了……十运会柔道赛场可谓“冷门迭爆”。
为输者叹息、对结果质疑,这是人们对“冷门”的最直接的反应。事实上,“冷门迭爆”才是比赛,“冷门迭爆”才更精彩。
人们早已习惯“论资排辈”:你是奥运冠军,在全国比赛当然要拿金牌;上届你们队得了7·5块金牌,这次至少也要拿上五六枚吧;你是无名之辈,怎么会得第一……如此说法,乍一听来,还蛮有道理,但再推敲,却发现这恰恰违背了比赛的初衷——用实力说话。
不可否认,“奥运冠军”、“传统强队”等等这些头衔绝对是靠实力拼来的,但不要忘了,这代表的只是过去、曾经的辉煌,而不是现在。现在到底如何?只有比了才知道。
事实上,猜不到结果的比赛才是有味道的。就拿10日进行的女子52公斤级的柔道比赛为例,赛前,人们纷纷预测着金牌得主到底是“奥运冠军冼东妹”还是“世锦赛冠军李营”。可结果是,天津选手时俊杰以漂亮的“一本”封后。“真精彩,”赛后国家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兆年说,“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都不能夺冠,这次女柔比赛的水平绝对是国际级的。”
再换个思维来看“冷门迭爆”。十运会除了是一次全民的盛会外,它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秀”的一次重要比赛。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柔要想再续辉煌,中国男柔若想改变“零”奖牌的历史,发掘大批“新人”是第一要务。怎样发掘“新人”?“冷门”产生是最好的方式。
“2008年北京奥运女柔52公斤级的选手又多了位后备,”这是宋兆年对时俊杰夺冠时最直接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