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十月十一日电 题:黄河边上秦腔热 休闲凉亭搭戏台
作者 王 华
一座普通的凉亭变成了艺人们高唱秦腔的戏台,大众休闲场所也成了民乐戏场,西北古城兰州真不负“中国秦腔发展基地”的美誉。
从朴实的乡野到喧嚣的都市,从阳刚的男士到娇弱的女子,古老的“大秦之声”秦腔总在此间“施加着自己的影响”。
十月九日,笔者来到兰州黄河近水广场,不远处浑黄的河水湍急地流着。时节虽已进入十月,但岸上的树木枝叶依旧青翠。此前每次路过这里,总会发现从青松树丛掩映的所在传出一声声激昂的秦腔,今天只是略显热闹。
二弦、击板、唢呐等几把简单的乐器是全部的道具,四五个人在那里“圈”上一块“地盘”,不着专业的戏装,就随心所欲的唱起来。最为规模的非公园凉亭上的那场子莫属,艺人们坐在供游人歇憩的古式凉亭边吹、拉、弹、敲,演唱者站在亭子中央,摆出标准的舞台架势,扯开嗓子亮着腔,无比的慷慨激昂。
“这个亭子周围,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听秦腔、唱秦腔的。”一位边听秦腔、边吃吵豆子的老太太乐呵呵地说,她只要有时间就往这里赶。
秦腔被誉为“中国戏剧鼻祖”,不论是昆曲还是京剧,不论是北方的梆子还是南方的乱弹,都有秦腔的影子。清代有关史料统计显示,当时除山海关以外的东北三省尚未有秦腔的足迹外、其他各省都有流行。
此间戏迷们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兰州民乐秦腔自乐班”。“自乐”,“自娱自乐”是也,他们可以随意上台选一段,吼几句。
随着秦腔在黄河边上的不断热乎,西北极具高原风格的“花儿”民歌,也逐渐地在这里“摆起了摊”。
“一逢周末,古‘秦腔’,悄‘花儿’,全来了。”五十来岁的陈先生说,“那时,近水广场越发热闹,俨然是唱戏的海洋。”
当凉亭变成了戏台,当大众休闲的广场变成了戏场,西部民乐的魅力,黄河儿女的爱好,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