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房地产企业受到空前的挑战。同时,但在日益理性的购房人面前,技术含量低、耐久性、功能性差的房子在销售中已显露出后劲不足。开发商已经逐渐意识到“营销时代”的色彩正在褪去,产品品质将是后调控期楼市的主旋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地产品质高峰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第一,是住房需求从生存型向舒适型的转变;第二,则是住宅产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杨慎认为,房地产自身除了存在着“跑、冒、滴、漏”等很多微观方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在宏观上存在着不节能、规划千城一面的问题。市场上、产品上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体制问题。政出多门致使规划对建筑的指导作用不能发挥。
杨慎提醒房地产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应该建立全寿命、耐久性、功能性、环保性的新质量意识,将产品的建筑能耗降到最低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面积等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多关注住宅功能、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总的居住品质。杨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筑品质问题,除了开发企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微观上努力改变外,还需要解决建设体制上的几大问题。
首先,要从规划之初,从政策上高度关注城乡一体化建设,不能单纯地搞“平面扩张”;要适当采取低密度建设,以避免因建设密度过大带来的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要建开放性住区,不应将社区规模过大,以避免城市交通半径过大;根据2004年2月中央发布的关于城市绿化文件的要求,2030年,城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7%,按这个指标,现在就应注意为城市的“立体规划”留有空间;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应该体现出与环境的亲和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居住品质,使房地产业保持持续发展。(陆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