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第四批全面股改13家沪市公司中,6家上海本地公司赫然在列,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自5月股改大幕拉开以来,共有22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已进行或正在进行股改,占去沪市截至目前所有参与股改公司总数的1/4,在全国所有省市中独领风骚,股改“上海速度”格外引入瞩目。
分析人士认为,上海本地股具有的代表性是其成为股改急先锋的主要原因,而潜在的国资深化改革动力,以及本地股的再融资压力,是助推股改“上海速度”另外两大因素。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共有148家上市公司,其中上海国资控股的91家,上海民营企业控股的18家,其余39家为中央以及外省市企业控股。在所有上海本地公司中,存在募集法人股的共有60家,存在B、H股的共有42家,还有部分公司含有不同于B股和H股的外资股,净资产收益率低于3%的绩差公司共有49家,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控股股东属于海外上市企业。
上海本地股控股股东所具有的多样性,决定了主导上海本地股股改主体的多样性。而非流通股份性质的多样性和公司基本面的多元化,这些鲜明特点都使上海本地股足以成为中国股市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窥上海本地股之“一斑”可见全国股市之“全豹”。
“拿下上海本地股,从一定意义上就解决了全国的股改工作。”上海有关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说,中央以及证监会高层都曾发出这样的声音,希望上海在股改中先行先试,创造一些能够为其他地区同类上市公司借鉴的做法。股改审批权归属交易所后,上证所更加希望上海本地股能够成为全国其他地区股改的榜样,起到标本示范作用。而从股改试点伊始,上海便不负众望,担负起了股改“排雷工兵”的重任,屡屡突破禁区:东方明珠首创募集法人股既不支付对价也不获得对价,紫江企业外资法人股率先闯关股改,宝钢股份试水权证,上海永久破冰B股股改之旅。
日前,在介绍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情况时,上海国资委主任凌宝亨表示,上海是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度来推进股改的,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市国资委、金融办、证监局、证交所成立了一个股改工作推进机制,有关部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上海的思路是绝不单纯为股改而股改,而是将股改与促进上市公司自身发展,解决上市公司遗留问题,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战略调整等紧密结合起来。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股改试点结束后上海国资委本来打算集中推出10-20家本地国企的股改方案,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慢了步子,不过全面铺开后推出方案的上海本地国企都曾经在集中推出的名单之列。上海已经确定,要在一年之内解决本地公司的股改工作。先股改后融资,是主管部门督促上市公司参与股改的一个利器,而上海本地股中的几大龙头都有再融资的急切需要,上港集箱和申能股份早就通过增发议案,但受限于股改政策而暂时搁浅。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本地主要国有企业集团都有整体上市的内在需求,由此可见融资是股改“上海速度”不容忽视的强大推动力。
与江浙新上市公司源源不断相比,实际上最近几年上海本地公司的IPO寥寥无几。但今年上半年上海电气集团赴港上市,正式拉开了上海国企集团海外上市的序幕,拟整体上市的包括上汽集团、上海港务集团、上药集团以及上实集团等。而这些大型国企集团下面都有A股上市公司,要想海外上市必须先完成股改工作,在股改问题上它们及其下属上市公司自然会“不待扬鞭自奋蹄”。(记者 黄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