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2日电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0日刚刚揭晓,获奖者是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的托玛斯·谢林。《北京晨报》通过电子邮件对罗伯特·奥曼进行了采访,奥曼表示,“我曾经来过中国,而且我肯定会有再来中国的计划。”
奥曼在回复的邮件中兴奋地表达了自己的获奖感受,“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在回信中,曾经担任青岛大学名誉教授的奥曼也不忘讲述自己的中国之行,并表示会有再来中国的计划。
博弈论今年再度走红
在宏观经济学推崇数年之后,诺贝尔奖转向微观经济学,选择了改写微观经济学的博弈论。对普通人来说,博弈论的理论听上去就像是“天书”。今年5月,凭借“非合作博弈”获得诺奖的传奇人物纳什就对北京的听众感到无奈,当他在台上侃侃而谈时,台下听众大都纷纷皱眉,表示不解。 抛开大师们的复杂模型,博弈论的影响存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举出例子,“商家的定价就是和顾客的博弈,他们采用的营销手段则是竞争对手的博弈”。博弈论的变化复杂多样,它作为方法论的应用也无所不在,这两个方面正是奥曼和谢林专攻和扬名的领域。
为什么美国人频频得奖
奥曼和谢林的获奖再次提升了美国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地位,奥曼虽然拥有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国籍,但还是脱不开美国经济学家的影子。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学家一直是诺奖的主力军。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颁发以来,共有55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这些获奖者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例外的情况是:1975年度获奖者来自前苏联,1998年度获奖者来自印度,2002年度获奖者来自以色列。
“这是必然的结果,”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学术研究就像奢侈品,美国人在这个领域投入最多。”此外,经济学以社会运动和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哪个经济体最活跃,哪个经济体的学术研究就更引人注目。因此,和美国经济学家相比,国内学者与诺奖的距离还太远。而姚洋则提到研究内容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研究主要关注经济发展问题,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热点”。(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