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新京报报道,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不满科学基金评审意见外泄,要退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专家库一事见报后,引发各界关于“评审意见到底该不该公开”的争论。昨日,周振鹤在京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增加学术基金会项目评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措施保证现行匿名评审制的实施。
昨日,周教授介绍,今年年中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几个项目的评审,对其中关于地名学的项目一再踌躇。从学术的角度讲,他认为该项目设计不甚理想,项目能力也暂时不够;但该项目主持人与主要参加者或是他过去的学生,或是熟人,或是前辈学者,周教授因此开始犹豫怎样投自己的宝贵一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按照国家规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遴选和管理工作遵守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项目评审专家对于项目申请者而言,处于匿名状态。
周教授介绍,自己参与的项目共五个专家参加评审,这些专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远程登录专门的微机评价系统,通过两道密码关卡,即可看到项目申请表,综合独立评价该项目,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意见可有优中差等几档,没有一票为“差”即可通过。
“当时意识到自己的一票相当关键,考虑了一段时间,决定仍按本来的想法去写”,周教授称。
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该项目未被通过。前几日,该课题项目主持人致电周教授,称五份专家评审意见他全部看过。周教授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匿名状态的公开是对评审专家本人的伤害,也影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昨日,有学者撰文提出不同意见,希望公开项目评审意见,以利社会和学术发展。周教授则认为,现阶段国家实行的项目匿名评审制更好:评审人匿名,个人评审意见也匿名,最后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原则性综合意见,“不能想象如果评审人和评审意见都公开,会发生怎样的妨碍公正的行为?”
同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张处长表示,自己在外出差,尚不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她介绍,自然科学基金会有专门的纪检监督部门受理有关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投诉和举报,希望周教授将相关信息反馈到该部门,基金会将及时核查了解。
前日,周教授在媒体上撰文时提到,希望将自己的名字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专家库中除去。
(申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