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0日电 《经济参考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亚洲经济的飞速增长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但差不多有19亿亚洲人(欧盟人口的4倍多)每天仍靠不到两美元度日。要把贫困人口的数字降下来,亚洲各经济体必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亚洲大约17亿总劳力中,至少5亿人失业或就业不足。未来10年,约有2.45亿新工人将进入亚洲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危机的轮廓已逐渐成形。
光靠强劲的经济增长将无法解决问题。即使在已取得相对较高产出增长率的国家,就业增长也一直令人失望。在那些资本密集、劳动生产率高、工人的工资和就业合同明确的正规经济行业,情况尤其如此。
高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经济也不例外。1995至2002年,中国国企下岗导致制造业就业惊人地大幅下降了约15%。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就业每年增长3%,但劳动力调查表明,多数就业都是在非正规部门。
在众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严格的银行法、破产法和土地法互相作用,导致工业停滞,阻碍了投资。薄弱的基础设施和零散的地方商品市场,妨碍了新投资和由此产生的新增就业。
企业面临采用人力节约技术的竞争压力,这使得上述挑战更为复杂。如今,制造业扩张给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带来的就业增长,不太可能达到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水平。虽然城市就业增加肯定是好事,但对亚洲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的穷人而言,这不会有什么帮助。
若要把生产性投资吸引到农村地区去,政府必须首先投资于公路、桥梁和市场等农村基础设施,这些是扩大经济活动所必需的。
为强化农村经济和城市非正规部门,政府必须为经营非正规企业的企业家建立产权制度,并向他们提供更好的贷款和服务渠道。
在部分快速扩张的亚洲经济体中,就业方面的新问题是: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持续——其实也是失业和就业不足的增长。政府必须找到刺激就业增长的方法。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力得到了普遍认可——未来20年,该地区可能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但除非亚洲各国政府将创造就业列为国家中心目标,并制订有时限、可行、可靠且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否则该地区仍会受到严重失业、就业不足、贫穷及其造成的所有社会挑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