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 题: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
中新社记者 赵胜玉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主编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领导干部知识读本。该书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内涵、发展规律,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和国内外经验。记者日前就该书出版背景及中国推进循环经济等情况采访了解振华局长。
解振华说,尽管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历时仅有两年时间,但发展迅速。他认为循环经济推行如此之迅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中国经济面临着城市化加快、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并由重化工产业主导、就业压力巨大、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现出来。到二0二0年,只有实现以GDP衡量的单位经济产出污染排放总量降低到二000年的水平四分之一以下,生态环境的产出效率提高到二000年水平的四倍以上,才能保证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他说,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甚至是灵魂,循环经济做好了,新型工业化就入门了。因为新型工业化不仅需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必须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也有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这也表明了循环经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解振华说,从一九九二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二000年开始,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生产领域环境污染突出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老典型,推广新试点,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他认为,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三个大层次的实践模式:
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四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工业集中地区,把上游的废料作为下游的原料,并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建设生态工业园;在区域层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振华指出,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相比,中国的循环经济涵盖范围有所增加。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静脉产业,而中国的循环经济不仅包括静脉产业,而且包括动脉产业。这是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必须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的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解振华认为,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的系统实践时间较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