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 题:发改委半载博弈 药品降价方案艰难出炉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为舆论聚焦半年有余的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今日终于正式尘埃落定。
今日来自权威部门——国家发改委的消息说,决定降低二十二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四百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百分之四十左右,降价金额约达四十亿元人民币。
今年四月至今,有关新一轮药品降价的消息便陆续有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由发改委主导的改革方案被传为“史上最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方案”,有部分媒体更惊呼其为“降价风暴”,一时间中国医药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但这个从一开始即披上“华丽外衣”的降价方案却遭遇了“尴尬搁浅”的多舛命运。
五月下旬,中国二十四家医药行业协会集体上书国务院,建议将此次药品的降价幅度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而从此时起,一场由发改委、药企、医院参与的三方博弈更显明朗和激烈。
相关报告显示,在近几年医院的总收入中,药费收入占六成左右,少数中小医院高达七成至八成。二00三年,中国药品实际购进价为九百七十亿元人民币,而销售价竟逾一千四百亿元,这其中,积重难返的“以药养医”体制难辞其咎。
在固有医疗体制面前,发改委单方发力的药品降价行动似乎亦难逃“扬汤止沸”的宿命。
本轮降价消息甫一传出后,便引起了各大药企尤其是海外药企的强烈反弹,出现了各方面意见高度不一致的罕见场面。无奈做“以药养医”的“替罪羊”的药企深谙“降价玄机”:每次药品降价后,一些利润较低的药品就会逐渐退出医院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更高的新药,降价风险很容易转移到他们头上。
此间一位医药界人士坦言,“此次降价对部分外企肯定有影响,但从目前看,给外企带来的损失应在其承受范围之内,降价对国内医药企业影响更大,因为国内竞争更为激烈。”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一语切中肯綮;单一的药品降价并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药价虚高有诸多深层次原因,而惟有“改革联动”才能根治问题。
但于发改委看来,虽明知此次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毕竟,“向前走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
于是,在接下来的六至八月,发改委马不停蹄听取各方意见,并着手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商讨配套措施,而新的国家定价药品目录亦正式修订完毕,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已基本铺路完毕。
“与以往药品降价相比,此次我们看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观”,周燕表示。在她看来,此次发改委在出台药品降价的同时,亦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其中包括“限制医院加价”、“暂停集中招标采购”等。“我们期待这些配套措施能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行业发展不会受阻。”
事实上,目前观之,这份耗时半年而出炉的降价方案,并不意味着发改委、药企、医院三方间的艰难博弈已画上句号。医疗体制的联动改革如何跟进,“以药养医”痼疾怎样根除,才是更为沉重的本质命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