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回来了。登门楼,游故宫,入会堂,访寺庙,拜恩师,探病童……神采奕奕,行色匆匆,所到之处人头攒动,镁光闪闪。李敖虽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进行“文化之旅”,但比此前造访大陆的任何一位宝岛人士都尊崇风光。
然而李敖也许不知道,许多人心目中的李敖,正渐行渐远,面目迷离。
李敖宣称“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之日,正是众多“敖迷”“近人情怯”之时。当崇仰的偶像一下子活灵活现来到身边,些许惶恐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李敖这条过江之“龙”,还是唐突了太多的“叶公”。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李敖会以这种方式归来。
他们心目中的李敖,是一袭青衫神情落寞的李敖,是翻着白眼睥睨今古的李敖,是激扬文字粪土权贵的李敖,是三两好友把酒临风的李敖,是悲凉无奈黑色幽默的李敖……
而不是志得意满明星般微笑的李敖,拖家带口免费旅游的李敖,衣锦还乡四处撒美金的李敖,大学讲坛上隔靴搔痒讲笑话的李敖……
一个人年纪渐老之后,失去青春的锋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李敖嘴上不服老,思想和行动却在迅速地老化。他的做派,他程式化的礼节,哪里像一个思想家、作家回乡?孔子曾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年满七十的李敖,难道真的修炼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境界了?
李敖此行名曰“文化之旅”,然而除了到北大、复旦演讲之外,与大陆文化人士基本没有任何接触。大思想家德里达、哈贝马斯到中国来,不也找中国同行交流吗?
李敖宁愿去看望一个十几岁的崇拜他的孩子,却不愿与大陆文化人见面,难道大陆真的没有人可与李敖对谈?
还是李敖骨子里感到胆怯?
1994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获准回国,他不坐飞机,而是坐火车横穿辽阔的俄罗斯,一路考察并发表演讲,然后到各地访问。可李敖呢?跑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走一圈,尽享俗世的繁华与荣耀,虽宣称是“自己人”,却不过如衣锦还乡者修庙铺路,并不准备与生他养他的土地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虽然如此,五十六年没回大陆的李敖,却敢宣称他通过书籍,对大陆有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了解——也许只有李敖,才有这种勇气和自信。
李敖,你应当怎样归来,怎样面对这片蕴藏着几千年光荣、梦想与沧桑的土地?
多么希望李敖一个人登上北京的城楼,俯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苍茫的落日;多么希望李敖一个人踱步于北大,细听他的精神导师胡适、他的父亲李鼎彝遥远的足音;多么希望李敖一个人踏进法源寺,在悠扬的钟声里,寻访历史的烟尘;多么希望李敖一个人漫步于北京秋天幽深的小巷,向斑驳的门楣投去深沉的一瞥……这样一个李敖,是从他的作品中走来,从他固有的思想谱系中走来,是他以大半生的苦难和心血一笔一笔雕刻出来的。
李敖,你为什么不悄悄地归来?(来源:新京报 作者:空山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