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电 题:给中网一些时间
中新社记者高凯
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第二个年头让人略感失望,相对于ATP而言,达到二级的WTA虽然在赛前风光无限,然而随着比赛的展开,达文波特、大、小威、莎拉波娃的相继离去,预期中的“看点”几乎成了肥皂泡映出的五光十色,未能留下一丝痕迹。
对于这样的一届中网,人们目下怨言颇多,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抱怨大牌球星不够敬业上。半决赛尚未开始,WTA赛事中的四位种子就只剩下莎娃一个,大牌球星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意外地选择因伤退出,而半决赛中莎娃的退出更是令比赛雪上加霜,结果缺少看点的决赛几成鸡肋,有人戏称“黄牛党”此次真的要血本无归了,时至今日,各媒体甚至还在“挖掘”大威的伤病证明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的确,职业运动员总会有一些新伤旧痛,原本可以坚持但轻易放弃的可能性决非没有,但是,单纯地用很道德的东西来谴责球员到底有没有必要?且不说几位明星球员的退出和出局没有违反任何国际网联的相关规定,这样的谴责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可以期待,单是球星们这种近乎拿了出场费就跑的现象,在大满贯以外的各种形形色色赛事中早就不再稀奇,中网绝非独当“冤大头”。其实客观讲,球星们的这一做法也是人之常情——网球是卖票进场的球迷的爱好,但在商业社会,对于球手只是谋生的工作,职业球员打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生存,具体到中网,他们来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此,而不是为了提高中国网球水平。
如此一来,似乎中网的未来堪忧,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坚持足够的时间,能够真正在世界上打出自己的品牌效应,相信球星们来到北京对于自己一定会有除了出场费以外的更高要求,要知道,没有哪个有分量的大赛是天生能给人那种权威感觉的。
因此应该给中网一些时间,网球氛围要慢慢培养,经济方面的收获在初始阶段无法强求,而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更是不能激进地要求。
除了女线比赛大牌球星纷纷离开的尴尬,中网今年的另一大尴尬是观众少,即便是有纳达尔和科里亚的男单决赛,中央球场上座率也只有六七成,而这与中网宣传造势上的疏漏关系莫大,在网球氛围相对还较差的中国,这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试想,今年中网北京如果早点宣传,早点准备,能够使得中网早早成为此间休闲生活的重要话题之一,起码在票房上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这样做对于下一年赛事的推动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这方面北京在中国已经有可以学习的对象,上海喜力公开赛在国际网坛也是尚无地位可言,但在赛事培养上就比中网更为精心,主要体现在注重品牌经营上,宣传工作比北京更到位。
这与种树的道理一样,小树苗刚种的几年,肯定没有叶子给人遮荫,但如果因为它太幼小不去照顾它,它就只有死路一条,但细心经营,慢慢培养,总有长大的一天。中国网球公开赛眼下最需要的正是这种耐心的培养。
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中网,有如今年这样的尴尬与失落仍属正常,给它一些时间,在精心的照料下,未来不是不可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