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思考的殿堂: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图)

2005年09月20日 15:30


    华府国家大教堂耸立高地上,391英尺的尖顶是全市的最高点。(图片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国家大教堂是宗教圣地也是政治人物必到之处,在美国历史多次扮演重要角色。(图片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旅游胜地,博物馆区和其周边地带汇集着诸多景点,游人必至,熙来攘往。人们往往还没有参观完毕,就已疲惫不堪,或是行程紧迫,再也无暇到别处转转。其实,华盛顿其它地区还有许多文化意味浓厚、历史价值重大的地方值得驻足,值得造访,像威斯康辛大道旁的国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就是那样的一个去处。

  华盛顿的中心是国会,全市以此被划为西北、西南、东南、和东北四个部分,白宫、最高法院和其它政府部门如众星拱月,散布在它的周围。国会建在一个坡上,坡不高,气势却蛮大,号称国会山。然而国会山不是华盛顿地势的最高之处,西北区大教堂所在的圣阿尔本斯山(Mount Saint Albans)就比它高。

  高高的教堂耸立在高高的地势上,391英尺的尖顶成为全市的最高点。世俗的国会处于中心,民选的议员在那里制定法律,规范人的行为;神圣的教堂立在高处,天遣的教士在那里服务上帝,净化人的灵魂。

  大教堂是英文 Cathedral 的中译。该词源自拉丁文,本义是指基督教主教座席所在的教堂。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 Peter and St. Paul),属于美国圣公会。它一方面担当圣公会华盛顿教区主教堂的职责,另一方面由国会指定作为举行全国性宗教纪念活动的场所。二战期间,为跨洋作战的美军将士祈祷的仪式在此多次举行;上个世纪八○年代初,庆祝美国在伊朗的人质获释的感恩仪式在此举行。新千禧年的第二年,悼念“九一一”恐怖袭击遇难者的祈祷仪式也在此举行。

  大教堂的兴建源于欧洲,与欧洲古老的大教堂相比,华盛顿大教堂实在是年轻。即使从动土奠基的1907年算起,它的年龄也未达百岁,完工建成更晚在1990年,距今只有15载。然而它的建筑面积高达8万3000多平方英尺,美国只有纽约市的圣约翰大教堂比它大,欧洲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都比它小。

  在美国,基督教虽占绝对压倒优势,但美国并没有国教。尽管宗教问题常常左右美国的政治,政教分离却一直是美国的国策。政治、宗教各有其域,各司其职。华盛顿的大教堂,名冠国家,实际上既非国家所有,也未得到过国家的资助,修建大教堂所耗6500万美元,全靠私人捐赠。

  我爱去大教堂,因为我爱读书。大教堂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记载着历史,记载着文化,内容之多,信息量之大,无论是两河流域的泥板、埃及的纸草,还是中世纪的羊皮纸、近现代的纸张,都承载不了。这是一本石块为页、钢铁装帧、彩色玻璃插图、重达15万吨的大书。书的第一页———奠基石来自耶稣诞生地伯利恒附近的田野,书的第一句话“道成的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来自圣经新约的《约翰福音》,深深地镌刻在奠基石之上。

  撰写这部大书的人有国家政要,历史名流,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老罗斯福总统在大教堂的奠基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可以算作此书序言的作者。威尔逊总统葬在这里,永不辍笔,语不惊人死不休。马丁·路德·金在此完成了自己最后一次星期日布道,留下了绝笔。

  这是一本仍在书写的大书,每年数十万人来此,有的写,有的读,还有的又写又读,书越写越长,作者和读者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一本大书,你是无法捧在手上翻看的。我每次读它的时候,或置身其内字字细阅,或超然于外大致浏览,每次都有新的理解,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我爱去大教堂,因为我喜欢音乐。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音乐厅,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融汇一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块、钢铁和玻璃构成的音符,奏出主旋律,直上苍穹,可见可闻。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编钟套铃,叮当作响,悦耳清心。巨大的管风琴,音色优美,颂神娱民。唱诗班的歌声,清越超凡,飘扬在仪式上,萦绕在心灵间。更有那希声大音,缥缈虚无,只能用心去听。

  我爱去大教堂,因为我好思考。大教堂是一座圣殿,人们在此祈祷上帝保佑,在此忏悔自身罪恶,还在此思考涉及个人和人类的种种问题:生与死,灵与肉、真与假、善与恶、起源与归宿、短暂与永恒、今生与来世、地狱与天堂……为寻答案,冥思苦想,欲求解脱,殚精竭虑,有的恍然大悟,欣然而归,有的更加困惑,悻悻而去。

  受过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熏染的我,每次来此,身处神圣殿堂,思考的多是宗教的历史发展。天国氛围环绕,焦虑的常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宗教的兴衰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原始巫术、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一神教,你消我长,此起彼落。究竟是宗教的兴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宗教的兴衰?古往今来,宗教的种类不计其数,不同宗教之间的战争贯穿历史。人类何时才能拋弃偏见,化剑为犁,和平永在,实现大同?

  眼望十字架,我衷心希望,耶稣当年的蒙难,真能唤醒人类弃绝罪恶,脱离苦难。耳听祈祷声,我真诚祝愿,四海之内皆成兄弟,平等、博爱的精神冲破宗教、文化的樊篱,遍及整个人类。

  美好的愿望尽管难于实现,但持守这份愿望给人企盼,给人勇气,给人力量。

  黑夜再长,曙光终会出现。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文/轻鸣 图/刘嫄

 
编辑:郑蕴章】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