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是保证公众健康的关键资源,目前,新药研发的挑战性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新药研发的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制药公司获取足够收益,用于补偿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小。但是,社会对新药的需求是巨大的,通过药品创新,还可以为国家带来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益处。这是“国际制药企业和协会联合会(IFPMA)”秘书长白宏伟博士,日前在向北京新闻媒体作有关“促进药品创新和可及性策略”演讲时发表的观点。
据白宏伟博士介绍,药品创新有多种不同方式,从开发一种完全新药用于治愈疾病,到改变现有药物配方使患者受益。例如,改变现有药物后,给药途径创伤更小,或者使用更加简便。他强调:药品创新是一个大量投资、耗费时日和需要承担极大风险的复杂运作过程。在药品研发的不同阶段,尤其是早期阶段,成功率都是极低的。
白博士还指出,对新药研发的支持,需要平衡4个方面的策略。它们是:完善卫生保健体系,使新药知识快速传递,新药能够正确和恰当地在临床上使用;建立有效市场机制,视药品创新为投资,使有限卫生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夯实知识经济基础,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中国可以考虑建立专利补偿机制;创造一个稳定、与创新过程相适应、循序渐进的药品注册环境,保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白博士还强调,保证公众健康有3个核心问题。首先是药品的可获得性,即能否开发足够的新药满足患者的需要;其次是筹资可行性,即对卫生保健技术的经济支付;第三是可及性,即基础卫生服务机构是否能够提供患者所需药品。在这3个核心问题中,创新使得有药可供,即可获得性,是筹资可行性和可及性的前提条件。因此,白博士强调:国家政策和法规在保证公众健康和药品创新能力之间,必须确保适当平衡。
【来源:市场报;作者:温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