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九月十八电 题:“捣糍粑、弹道琴” 千年民俗闹中秋
作者 郭虹
一曲悠悠道琴中,拈一片自捣糍粑,品一口巴人咂酒。粘里带脆中,浓香醇厚的酒香便蹿上味蕾。重庆市江津中山古镇的人们,今天早早地便忙了起来,以当地特有的习俗庆祝这个人月两圆的日子。
不吃月饼,也同样可以度过中秋。在中山古镇,捣糍粑过节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
每逢中秋前后,临街人家的门前,总会摆满碓窝、簸箕,全家出动捣糍粑。
据介绍,捣糍粑的手工制作方法已延续千年。把蒸熟的糯米和大米放在石碓窝里,壮年汉子用木制糍粑棒用劲敲打,米粒旋即粘成一片。打成的糍粑稠如橡胶,白如牛奶。妇女们把打好的糍粑挤成圆球后,蘸上米面在石板上烘烤,再裹上黄豆,花生面。
烤好的糍粑外焦内酥,香味悠长,吃起来满口回香。在每家每户的桌上,总会摆着刚出炉的糍粑,再配上古镇人家自酿的巴人咂酒,使来客度过一个别样的中秋。
在古镇人家的门前,还贴满了红色楹联以示庆祝。一条街上,无处不洋溢过节的喜气。 “很久没感受到这样浓厚的传统氛围了”,来古镇游玩的张先生说。他看见不少游人还一一抄录楹联内容留作纪念。
“寒来暑往春复秋,一江春水向东流;闲来无事站楼口,取几本古书说从头……”悠悠琴声飘荡在古镇上空。除了尝糍粑,品咂酒,书楹联以外,古镇六十一岁的老人丁明星,还在佳节期间弹起道琴助兴。
所谓道琴,便是《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身背的一个竹筒。它最早始于道教劝善说道,后演变为一种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古镇老人丁明星,是中国仅剩的会弹道琴的三人之一。
据介绍,重庆中山古镇一直保存有较好的川东民居和传统习俗。中秋打糍粑过节,是中山古镇的传统习俗之一。捣糍粑、品咂酒、弹道琴、写楹联……使这里的中秋过得格外热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