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15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在统计系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再次驳斥“通缩论”,他表示,“物价增长是偏慢,但这绝不是通缩。”
据悉,郑京平曾在7月份全国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曾提及类似观点,但这一次的反驳更加严厉。郑京平表示,学界现在提“通缩论”缺少根据,因为通缩是一个货币概念,是对经济活动中货币量减少的描述,但是从目前的货币供应来看,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货币并不比以前更少,经济也不比以前更冷。
不过,郑京平同时强调,目前的物价涨幅确实偏慢。他给出了扣除粮价和食品影响后惊人的物价数据,“扣除这两个因素,2004年物价指数增长不到1%”。事实是,如果物价指数增速下降到1.3%,就足以引起学者担忧了。
这也很难不引起质疑。一般来说,通缩和通胀是经济冷热的象征,这两个现象也很容易从物价上观察到。经济快速增长时,往往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也上涨得快,但是中国高达9.5%的经济增长却没有伴随物价相应快速的上涨。物价涨幅为什么偏小?郑京平表示,这首先是成本问题,中国企业用在人力资源和环保方面的费用太少,这会影响商品价格。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由投资拉动,大量的投资项目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从而压低产品价格。
现在,学术界和国家统计局对于“通缩论”存有争议,但是观察到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同一个:物价增速慢会不会影响企业利润,以至最后影响投资活动和经济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锐减22.5个百分点,建材、机械、电子三大行业的利润在全线下降。
相比之下,学者们的担心可能更为长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如果企业的利润已经下降到影响投资的时候,那么出现真正的通缩是很有可能的。但国家统计局显然对投资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更有信心。(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