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5日电 前日开幕的“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南方日报报道,对于这个排名,一些专家纷纷发表看法,表示怀疑其可信性。
《报告》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对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排行,生活质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表示,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报告》认为,影响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12个方面: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但在社会公众眼里,城市生活质量这个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对生活质量排名全国第一,深圳市民不以为然。一些市民认为,从商业氛围来讲,深圳确实质量很高,而且生存机会也很多,但并不觉得深圳的生活质量高。
在深圳生活了3个月后转战北京某高校任教的马老师认为,跟北京比起来,深圳的生活确实方便多了。但北京还是吸引了这么多外地人,这就是北京文化魅力所在,而这正是深圳欠缺的。“我在深圳的朋友虽然都生活得不错,但他们只说‘生活得方便’,从来不说‘生活得滋润’。所以我觉得深圳更应该被评选为‘生活最方便’的城市。”
一位居住在深圳的蒋先生表示,城市生活质量应该和城市生活的舒适感觉基本一致。此次排在前两名的深圳和东莞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欠缺,尤其是公共安全领域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报告》的公共安全一项,深圳排名第51位,东莞排名第82位。
有专家表示,在目前统计体系并不完整的条件下,城市生活质量排名要想达到数据准确,尚需进一步完善指标的统计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