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大限整整过去了一年,开发商的抱怨却始终没有停止。近期,楼市充斥着“土地政策紧缩导致地荒”、“房价上涨罪归地价攀升”的叫嚷。就在这此起彼伏的抱怨声中,下半年最大的一次土地放量却已悄无声息地来到眼前。
一边是叫嚷“地荒”的开发商将要为热地搏杀,一边却是土地供应计划中经济实用房用地遭遇冷眼。究竟是地荒还是“利慌”?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逐利是开发商的本性。好地段好地块才是他们的战场,利润低的地块永远不招他们待见。”
36宗热地本月集中上市
几天前,记者在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召开的三季度发布会上注意到,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史贤英手中一直握着一份材料。“很奇怪,大家好像都没有关注这件事。”会后史主任透露,手中的这份材料正是关于近期36宗地集中上市的具体事宜。
史贤英未透露上市具体时间,但从他的言语中足可以确定的是,下半年最大的一次集中放量就在眼前了。260公顷的土地中,住宅及配套用地近200公顷;地块位置看佳,齐整诱人,其中不乏三环边数十万平方米的上好地块。
知情人透露,这批地准确的入市时间就在本月中旬。业内的消息称,京城稍有实力的开发商都已摩拳擦掌,做好了“搏杀”准备。
招拍挂评估办法即将出台
土地集中放量让市场振奋的同时,也让开发商“担忧”起来。“有了清河热地的天价,下一个地王争夺将是何等惨烈?”至此,开发商又有了一个指责的理由,“若不是土地紧缺,哪来竞争,土地价格又怎会攀升?受益方只有政府,为它买单的却是开发商和购房者。”
市场经济下,需求决定价格,开发商的质问倒也显得合情合理。近期传言房地产协会已向政府递交报告,建议加大“招拍挂”中的招标比例,控制价格竞争导致地价急速攀升。消息虚实记者不得而知,但地价确在攀升,招标也是合理合法的土地交易办法。尽管有相当数量的声音警示,这种变革将会重走暗箱操作的老路。
“要将招拍挂进行到底。”土地部门的一位官员表示,“拍卖调整土地所有者,原使用者和开发商三者利益。开发商的责难归根到底是因其利润空间被压缩了。”
北京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协会会长高千里透露,估价师协会正在帮助国土资源局拟定一份招拍挂评估办法,目前草案已经完成,政府部门正在审阅,正式出台指日可待。“政府也担心无序的竞争会导致问题出现,所以加快规范步伐。”
如果说政府在规范“招拍挂”方面的努力只是基于控制地价的压力,那么近期关于38块收地的处理,则真正显示了政府的调控决心。经历短暂喘息后,所有土地都要重新上市,已是铁定事实。高千里对此这样评价,“这些开发商大部分有炒地嫌疑,政府收回土地正是为了避免炒地,防止闲置。不管开发商如何评价,政府调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稳定行业发展,满足广大住房人的真正需求。”
经适房供地遭遇冷眼
与部分地块受追捧程度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来自政府层面的一组数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维近日公布,2005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中安排了1750公顷住宅商品房用地,其中经济适用房用地指标是200公顷。“但到目前为止,各区县上报的住宅商品房面积只有900公顷,经济适用房用地面积仅为80多公顷。”
张维认为,今年住宅用地预期的大幅下降,缘于去年出现的供地异常。“正常情况下,住宅用地年均需求是2000公顷,但去年达到5000公顷。开发商今年多在融资、消化去年取得的地块,导致了对住宅用地需求的回落。”
但是,经济适用房供地的不招人待见,似乎就不能套用这样的解释了。6、7月间连续出现的连夜排号抢购经济适用房场面,人们还历历在目。一边是市场的渴求,一边是开发商的放弃,这一切还能归咎于地荒吗?
除此之外,近期36个“城中村”项目的用地获批,本是在一定程度补充了地源,却同样难逃冷眼厄运。业内认为,“这些土地的规模太小,手续却一个都不能少,加上拆迁和交通环境配套设施改观,成本太高,收益太少。”
至此,究竟是“地荒”,还是“利慌”,应该可以得出结论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的那样,“逐利是开发商的本性。好地段好房子价格永远高昂,这些地块才是开发商的战场。不好的地段,小块的利薄的地,永远不招他们待见。”(杨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