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少年硕博连读生魏永康,因错过布告栏所贴启事通知,没有按时参加考试,最后只能拿肄业文凭。
对于这位“神童”的遭遇,人们的反响很大,有人惋惜,有人感叹,尤其是网上更是谈论得沸沸扬扬,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根据专家的介绍,所谓的“神童”就是指那些智商发展能力远远超过同龄孩子水平的超常智力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德、智、体、群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面对社会的能力、人事关系方面常常很容易被同伴或者老师误解。
中国的超常智力儿童,人们都视他们为未来的科学界新星。因此,一旦家里出了个超常智商孩子,肯定会受到特别重视,学校与家长也会对其进行智育方面的特别训练。可能是求成心切,往往突略了他们接触社会的能力。因此,经常会出现“神童”性格差异引起与社会环境不协调事例。
超智商儿童,其实不是什么完美的神童,只是他们的正常思维比同龄人来得超前一些。我也曾教过一位学生,悟性特别高,任何科目,一学就懂,中学毕业时只有十四岁。后来考取了美国一所学校的奖学金,十六岁读硕士,十八岁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学生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家长与老师没有给予任何压力,任其自由发展,虽然是智商超常,但各方面发展与同龄人没有任何异常。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优胜之处,超常儿童也是如此,他们的表现有时与家长、老师所期待不完全相同,或许还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形。家长、社会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的成长,用比较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超常能力。他们有超常之处,但不是完美的,他们同样要面对、接受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锻炼。超常智力儿童也与普通孩子一样,需要正确引导,过于渲染“神童”的超常能力,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未必会对社会有特别大的贡献。
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文/思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