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8日电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身体不舒服导致心情烦躁、家中有事带来情绪焦虑……当老师在上课前有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时,可以申请调课,也可以请半天假,由学校的领导为其代课。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三校日前在教师中推行的“情绪假”引起社会关注。
“‘情绪假’就是教师消极情绪回避制度。”做了十多年班主任,又当了10年校长的赵美君对老师的感受特别理解。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家长的高期望值、过长的工作时间和不能与之成比例的工资待遇等,都容易使教师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以前老师情绪不好时,除了上课前深呼吸自我调整,别无他法。要想课堂气氛活跃,要想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的心里首先要充满阳光。
实施“情绪假”,家长们对此反应如何?岐山三校向家长发出800张问卷征集对“情绪假”的意见,收回来的690张问卷中,赞成的占92%,家长们觉得“情绪假”有利于孩子们愉快地学习。
另外8%的家长表达了他们的担忧:老师放假了,孩子们的课不就落下了吗?为了不耽误课程,“回避制度”里立下规矩:在教师“回避”期间,由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负责代课。记者看到,“回避制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凡代课领导日常要通读教材,尤其要侧重备好分管学科的课,随时随地准备进入课堂。”
“其实叫‘情绪假’也不太准确”,赵美君解释说。原来,老师提出不能上课时,一般选择调课,即使“放假”半天,老师也通常呆在学校里干干别的事。可以到“健身放松活动室”打打乒乓球,也可以到“温馨之家”里听听音乐、看看报纸,还可以到“悄悄话室”直接找校长唠唠嗑,学校还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呢!当然,如果老师提出回家调整状态,也是允许的。赵校长说,他们平时就注意从多方面做好老师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好的课堂效果“功夫在诗外”,“情绪假”属于应急制度。
准许教师请情绪假,是学校中出现的新事物,笔者就此在杭州市第24期50名小学后备校长培训班中组织了一次讨论,现把不同观点分述如下:
【正面观点】
“情绪假”充分考虑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对教师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这种人本管理的理念值得倡导郑老师:首先应看到这位校长已经充分看到了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真正考虑到了“教师也是人”,提出了这一人文关怀的举措。确实,当今社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各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难怪有不少人感叹“教师难当”!其次这位校长也体现了“以生为本”。学生到学校是来受教育的,没有理由看老师的脸色上课。这一举措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反面观点】
“情绪假”不符合中国国情和教师心理特征,有作秀之嫌汤老师:这是心血来潮的结果!这种假很难与我们中国的国情相接轨。中国人爱面子,喜好把问题掩藏起来。如果这种假确立了反而不太会有教师来请假。因此,我个人以为“情绪假”还是不设为好。校长要“察言观色”,细心地呵护教师,敏锐地觉察出情绪波动,帮助他们调节。
【中间观点】
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情绪假”制度值得借鉴,但在方式方法上还可斟酌,要严格管理,加强规范孙老师:沈阳岐山三校实施“教师消极情绪回避制度”,是现代学校管理进步的体现,充分体现了该校校长人文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受到欢迎也在情理之中。我觉得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这一制度值得借鉴,但在方式方法上还可斟酌。比如请假的时间、空间再扩大些,请假的名称再含蓄些,索性将人性化坚持到底;同时要加强行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尽量减少因教师请假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