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招 电话回铃音播儋州调声

2006年08月15日 03:48

  中新社儋州八月十四日电(尹海明)海南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的儋州调声,从今天起将在它的发源地海南儋州变成电话的回铃音。当地官员表示,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尝试,也是儋州调声在国内外传播的新途径。

  今天下午,台湾和香港友人还特意从境外打来电话,在第一时间感受“调声回铃音”。身在香港的香港国际出版社社长古广祥在听到“调声回铃音”后,在电话里表示,儋州调声非常好听、非常有特色。

  来自儋州市木棠镇的调声队和儋州调声传播队今天还做了表演。演员们将小拇指勾在一起,随着曲调的节奏扭腰摆腿,边唱边跳。每一句调声词的最后一个字都押韵,形成优美的曲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据了解,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用“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等诗句生动地记述了儋州调声、山歌等民间艺术活动,著名艺术家田汉将儋州调声称之为“南国乐坛的一朵奇葩”。

  今年六月初,儋州调声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海南九项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中新述评:谨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重视”
·娃娃上遗产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难在后继乏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 寓意世代相传(图)
·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亮相澳门"文化遗产日"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