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八月七日电(石雨)针对国内一些媒体的炒作,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等多位专家指出,对抚仙湖水下考察应该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在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作出结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中国第二深的淡水湖。二00一年六月三日抚仙湖首次进行水下探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六月,中央电视台和当地政府再次对抚仙湖水下人类遗存开展探秘。
一些媒体和当地个别人士就今次水下发现,轻率地作出湖底遗存是“俞元古城”的判断,甚至有称其为“水下金字塔”、“具有玛雅文化特点的古滇国国都”的不经之言。越来越悬乎的名头加到了这项普通的科考活动头上,使得很多科研工作者对“抚仙湖探秘”的严肃性、科学性产生了质疑。有人甚至说,“这是一次戴着科学帽子的作秀”。
据了解,日前于此间结束的抚仙湖水下古迹和文明起源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三十多位专家对水下古迹与文明起源进行研讨。在分析抚仙湖两次探秘的成果后。专家认为,目前湖底遗存发现的是一堆经过人工加工,但工艺显得非常粗糙的石条、石板、垮塌的石墙。没有更多可供分析研究的实物发现。
部分与会专家指出,今后抚仙湖的考察探秘工作应该采取多学科合作,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学科和专家参与。考察的方法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抚仙湖底,应扩大到湖沿岸的综合考察,例如地质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方面的考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