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七月十四日电 (傅煜)老字号的日渐衰落敲响了古城长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警钟。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实名城内涵,长沙将在今年十月前恢复十家餐饮老字号,并用三年时间新开张三十家以上店面,再现上世纪二十年代老长沙的特色餐饮。
“一走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这些歌谣唱出了长沙老字号昔日的繁华与魅力。老长沙李大爷回忆,以前德园最火爆的时候,一天可卖出三、四万个包子,购买的人排队排得老长,而且经常有海外华侨慕名而来。
据考证,近代长沙的老字号约有两百家,解放后第一批授牌的中华老字号也有十七家。然而,曾经鼎盛一时的百年老字号餐饮,如今仅有火宫殿、玉楼东、杨裕兴、甘长顺、和记五家风光尚存,其它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业内人士分析,缺乏创新是导致老字号难有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老字号在产品开发上没有新意,不注意品牌经营、广告传播,依然守着“老面孔”过日子。一些老字号如半雅亭面馆随着老艺人的辞世,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经验失传,也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此外,在本土餐饮和大批洋快餐的前后夹击之下,一成不变的老字号处境自然艰难。
薄如绉纱、形如燕尾的“双燕楼”馄饨,晶莹透亮、油而不腻的“马明德堂”玻璃肘子,滋补醇香的“强民”狗肉……谈起这些断档多年、正待恢复的百年老字号,市民李先生不无感叹地说,人们不仅仅痴迷于老字号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那些沧桑的老字号背后记录着几代人成长的历史,对它的重建不亚于对文物古迹的修葺,是对历史的回味和经典饮食文化的挽留。
“如果一味的复古,老字号也就失去了重建的意义。”长沙市副市长向力力表示,长沙将充分利用几代人创下的餐饮品牌资源,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的手段,整旧如旧,保留遗风,并融入新鲜元素,实现传统小吃的全国连锁乃至全球化发展。而政府也将为老字号保驾护航,在建筑、经营上实行贴息支持,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