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安七月十二日电 (记者 杨杰)公路、耕地和居民点将大熊猫栖息地割裂,使大熊猫种群之间缺乏交流,这是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多年来的难题。记者了解到,正向世界自然遗产迈进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通过划定十多条保护大熊猫的走廊带,正在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全球现存的野外大熊猫数量一千五百九十多只,主要栖息在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四周,这里也是保护大熊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
记者了解到,为从根本上拯救大熊猫这一濒危物种,多年来四川省相继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一九九八年九月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四川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扩大了三成多,到去年底四川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十七个,使大熊猫在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近年来,四川划定十多条保护大熊猫的走廊带,通过人工林逐步将原来相互隔离的各保护区连接成片,使以往生活在孤岛状态的大熊猫种群交流范围大幅度扩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野生大熊猫的繁育质量。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近两年在成都市近郊以及理县、彭州、都江堰等地都首次发现了野生大熊猫活动的足迹。这表明大熊猫种群之间的交流正在加强。
据透露,如果此次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岷山、大小凉山、大小相岭山和秦岭等山系,并形成连接几大山系的“大熊猫生态走廊”,从而根本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孤岛化”的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