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6日电 经过药监部门的多日调查,欣弗注射液杀人的原因已经查明,原来,安徽华源药业没有按照批准的工艺参数进行灭菌,“影响了灭菌效果”。
北京青年报今天发表评论说,如此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若干生命的猝然离去,最终的结果只落在“灭菌”二字上,多少显得有些轻飘。文章说,今后药品市场还会暴露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问题。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给药监体系开出适当的药方已是无可回避。
文章称,同样轻飘的还有不久前发生的齐二药事件,一个良心败坏的贩子把假冒药用辅料卖给了药厂,药厂于是生产出假药,假药最终导致了8省份11名患者死亡的悲剧。昨天的亮菌甲素和今天的欣弗能够轻易地洞穿药品监管体系的个中缘由,显然不是灭菌不彻底和使用假冒辅料能够一语带过的。
文章指出,欣弗杀人之后,从央视到各地报纸都对安徽华源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不同媒体的记者在问题药厂看到了不同的问题,如药品生产流程中许多必要的程序都被省略掉了,欣弗药品在出厂前没有经过药监部门的抽查检验等。由于药监机构“重认证、轻监管”的行政惰性,更由于利益掣肘下的放纵与懈怠,安徽华源的问题药品才得以堂而皇之地流向市场。
从药厂这个层次跳出来,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所谓欣弗,并不是药品的通用名称,而是安徽华源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而同样的注射液在我国市场上有许多种,它摇身一变,又可以叫作“克林美”或者“力派”,至于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的名堂,当然只有药监部门知道底细。又据媒体披露,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国外通常不批准克林霉素的输液剂型,而我国的药监部门却一直在发放此类药的新药注册证书。从欣弗的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药品监督体系的某种紊乱与功能障碍,看到药品安全责任的无所归依。
文章评论说,齐二药事件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总结说,有关药品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前两天,国家药监局负责人又对欣弗事件表态,承认当前药品市场秩序混乱,药品监管工作存在漏洞。看样子,药监工作存在漏洞是政府与社会的一项共识,但是,到底这个漏洞有多严重,又暴露在哪些方面,显然还需要总结。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曾经呼吁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实行功能拆分和机构重组,以强化对不同市场的监管,但这一建议没有成为现实。从安徽华源和齐二药暴露出的问题看,我国的药监机构明显不能承担起食品安全与药品安全的双重职责,其拥有的巨大权力也面临着制约的难局,功能拆分仍然是可能和必要的路径。如果不从机构设置上进行科学安排,强化药品监管、防范权力寻租就很难落到实处。(蔡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