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高分复读 制度扭曲下的高考困局

2006年07月26日 11:05

  由于今年北京市高考成绩普遍上扬,分数线水涨船高,不少高分考生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于是大量心有不甘、不肯“高分低就”的考生纷纷放弃入学资格选择复读,这导致了许多学校高分复读考生的“暴增”,如在人大附中700人的复读班上,600分以上的就有200人。(《中国青年报》7月25日)

  高分复读本身的盲目、非理性显而易见———一个人是否成材,学校的名气是否就具有决定一切的作用?为此付出一年的宝贵青春、不菲的经济投入再“赌一把”,值得吗?一位曾经的复读者用这样一个词向记者描述其对复读的感受:“后怕”———“复读耗掉了我所有的激情”。

  然而,简单地将当前如火如荼的高分复读现象及其种种非理性表现,归罪于考生,显然又是不公平、也不客观的。因为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时下高考招生制度本身的种种非理性扭曲,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真正根源。

  比如,北京今年之所以出现大量高分考生落榜第一志愿的情况,表面上看,当然是因为“高考成绩普遍上扬,分数线水涨船高”造成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高考出题难易程度本身的变化无常———忽难忽易。据悉,今年北京文理科的一本线分别比去年涨了30分和58分,连续两年的高考分数线如此跌宕起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焉能不判断失误?

  而更深一层看,高分复读现象的蔚为大观,症结还出在我们僵化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化高考制度设计上,这正如哈工大校长王树国不久前指出的,“高考招生模式是被人为地单一化了”。具体而言,这种“单一化”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考试机会本身的单一化,一年就一次机会,失去了就得重头再来;其二,一次高考实际上只有一次自由选择大学的机会(“第二志愿”并无多少实际意义)。这样一来,考试的种种风险———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几乎都压在了考生身上,这种背景下,大量考生宁愿放弃不如意学校的录取、“耗掉激情”地复读,与其说是一种考试非理性,不如说是对非理性的考试制度本身的一种无奈反抗。

  日前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被无端消耗,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那么,制度扭曲下的高考复读风潮,是否也是一种人才浪费?如果是,其经济以及潜在的公平损失,是否也该好好算一算呢?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张贵峰 


 
编辑:张磊】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