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弟上学,成了一些城市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症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民工子弟上学,咋就这么难?
资金、校舍、师资不足都是实际问题;隶属关系不清、管理体制不明也是绕不过去的老大难;问题涉及各个行政部门,谁家出面协调?
难题多,不假,更难的是空喊的多,实干的少。某些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缺乏主动性、责任心,缺乏对民工子女的感情!
解决好民工子弟上学读书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且关乎推动我国城市化改革的进程,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事,是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社会公平的一件大事。这个问题,上过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六部委几年前就发文,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为何落实起来了就那么难?
有人做过多种假设:假设民工子弟上学的问题与某地官员的政绩升迁挂了钩;假设某地办民工学校的与当地的要员有点特殊关系;假设多几位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亲自到民工或民工子弟学校微服私访,体察一下他们的疾苦……
当然,光靠假定,是不行的,光发文件,也不行;开再多的研讨会、峰会、论证会,恐怕未必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有建议说,有关领导能否走出现代化办公大楼,到民工中去,到民工子弟学校去,到现场看看、听听、问问,搞个现场办公。一次不行,搞个“系列”也可以,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说得虚一点: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的干部多和民工兄弟在情感上多沟通,设身处地、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子女的上学问题多操点心。有政策规定的,尽快落实;没有明确规定的,不要等,搞搞试点,作一些探索;原有规定与现实情况不符的,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总之,只要把这件事当作自家的事、自己孩子的事去办,不愁问题解决不了。
民工子弟求学难,这个沉甸甸的话题,求解还要等多久?!
义务教育走到今天,最需扶植的理应包括这些民工子弟。为何不让他们早一天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他们何时才能同城市子女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成长!
农民子女在等待!他们的父母在等待!
我们也在等待!(来源:市场报;作者:高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