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9日电(记者 刘育英)七年市值达到一千亿美元,股价超过三百八十美元,Google凭借前所未有的创新商业模式,写就了互联网上一个新的历史。8月18日,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周末画报财富版商业论坛”上讲述Google如何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至。
李开复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曾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为微软中国研究院),为微软的创新研发做出贡献。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Google。外界评论,Google是激情彭湃的新生代,而微软已经是成熟的中年人了,所以李开复去了一个更有活力的公司。
是什么使Google如此具备创新能力
正当国人谈论如何创新,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时,Google已经展示了创新带来的力量。李开复认为,Google之所以成为Google,是因为它所具备的使命、机制、文化和人才。
创新机制有很多种,如科学家主导的、产品部门主导的以及需求主导的,Google创新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员工既能提出创意也能自己编程,研发合并,因而,Google的产品研发周期只有6个月,也就是说,一个产品从创意到推出,只有6个月时间。
李开复认为,创新的源泉在人。在Google,员工有充分的个人自由,80%的时间做项目,搞创新,而20%的时间自由支配,只要符合公司的使命,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产生的新创意,公司设有“点子库”,员工对于创意实行充分的民主投票。
具体的过程为:“一个员工想了一个新点子,把点子放到点子库上让员工投票,如果投票很低这个就死掉了,如果认可的话就可以参与后面的过程;三五个人做到下一个阶段,公司内部先使用,公司内部如果不认可你这个产品,这个产品也死掉;如果公司内部认可,就可以把它放到网上,让一部分的用户去使用;如果用户喜欢,就可以慢慢再往下一步,让更多的用户都可以使用它,这是个逐步打开一个水龙头的过程。”通过一层层筛选,一个产品最终达到了广大用户。
“Google不挑战微软”
Google创业七年间,从二人创业发展到一千亿美元市值,其创新速度已经引起老牌软件企业微软的警惕。据悉,微软内认为Google的野心绝不只在互联网,而是要渗透软件领域,所以,微软已经将Google当作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表示将转型全力投入网络。而外界亦认为,微软和Google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地步。
李开复今天在阐述Google的“使命”时说,Google不挑战微软,这是因为微软和Google使命不同。“微软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桌子上都有一台计算机,而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可用,让人人受益。”
Google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值得开发,是看产品是否与Google的使命相吻合,根据使命Google推出了桌面、资讯搜索、学术搜索、地图搜索、金融搜索等几十种产品。有时候使命和利益有冲突,Google会牺牲利益去做这样的产品,使用户更加认可Google的品牌。李开复介绍说,Google正在开发的图书搜索,需要投入12亿美元,一万人工作一年的劳动量,将各类书籍扫描后放到互联网上,“这项搜索暂时不会盈利,但却符合Google的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