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河北一些色泽鲜艳的红心鸭蛋,居然是用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喂鸭所致。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想不到那些黑心的商人,比苍蝇还厉害,竟然穿过无缝的蛋,把毒藏在蛋黄里!更令人遗憾的是,曝光毒鸭蛋事件的又是记者!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大头婴儿奶粉”、苏丹红等问题食品事件,多半都是由记者曝光,再催促行政介入。不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督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农业、畜牧、动检站、政府食品办等职能部门事前都哪儿去了?
事实上,全国已有地方发现过红心鸭蛋实为人工色素所致的新闻报道。远的不说,与北京相邻的天津,去年就查出大量有问题的“红心鸭蛋”,天津某地75%的养鸭户都在鸭饲料里添加“红药”。而媒体调查得知,这些“红药”来自河北白洋淀(据4月20日新华社报道)。以此推断,红心鸭蛋是食品安全的高危领域,应当重点监控,但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对此似乎没有充分重视。对天津发生的问题“红心鸭蛋”,也缺少足够的敏感,结果食品监管者落到了媒体的后面。舆论监督固不可少,但毕竟曝光时问题已严重,需支付巨大的社会成本。
目前,我们对食品安全事前监督严重缺位,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食品标准不齐、法规不全、监测手段落后、地方保护主义、执法者贪赃枉法……使得难以形成常规化的、有效的监管;事后问责更是乏力,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对受害者权益保护不足,对肇事者处罚力度小、刑责轻,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这些痼疾集中在一起,便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大了。
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无论职能部门存在着什么样难以克服的问题,都不能成为失职的理由。食品安全管理不力,导致事故频发,就是对不起纳税人,必须引起重视,是体制原因就要理顺体制、是法规原因就要修缮法规,不能再让食品乱象再继续下去。
(来源:《市场报》 文: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