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一条“中国篮协希望中医帮助近日受伤的姚明加速治疗”的新闻引来美国球迷一片“反对”之声,他们认为“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治疗姚明”。而中国中医专家则反驳说:“中医康复怎么成了让姚明冒险?”中医,再次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能不能标准化?
有学者认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一层含义是中医药的国际化,要能够让国际理解和运用,而阻碍这一现代化进程的是中药没有统一标准,中药市场良莠不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认为: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质量标准无法与化学药一样采用简单明确的理化指标进行测量,其质量更多需要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来得到保证。
陈凯先认为,正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工艺的繁琐性导致中药很难实现标准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姚乃礼则认为,中医药必须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中医理论特点来管理和发展。
中医药的“无标准”导致了另外一种现象的出现。陈凯先表示,目前医院药品的招标采购制度,严重影响了企业进行创新药研发的积极性。药品采购招标中的比价方式,使一些品牌企业的优质产品因为成本、价格相对较高而无法进入医院销售,这对企业进行新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是一种沉重的打击。陈凯先建议,中药和创新药的定价与采购程序应与化学药区分开,而不是简单进行比价招标采购。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则建议,成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加大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把中药认证从现在的指标成分认证转变为有效成分认证,并吸收国外在汉方药研究方面的成果加以提升,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中医药能不能信息化?
两会期间,以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中医信息化和科研水平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与中医现代化技术研讨会也受到了广泛重视。研讨会上,IBM公司展示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标准术语等技术,以解决中医科研临床一体化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说:“以前的中医研究主要靠经验积累,医生将感悟和记录结果用到实践中升华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进行简化和快速提炼分析,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提高其效率和性能,则是中医现代化在发展中的进步。但中医的研究离不开临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离不开临床的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两会上提出了“构建中医药信息与数据研究平台”的设想,他表示:“中医药应该在继承中创新,要建设既包括古医籍研究,也涵盖中医药学科研究基本数据的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药知识的挖掘与学术创新基地。”
关键是让病人
能用上中医药
中医药现代化的另一层含义是中医药的大众化,要能够让大众理解和运用中医药。姚乃礼说:“现在一些中医药没有列入医保报销的项目,使一些病人不能享受中医药的服务,这是不合理的,既影响疗效,又造成了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也认为:“现在新开发的药进医保目录比较困难,不利于鼓励开发新产品。”
姚乃礼认为,并不是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就会增加医药负担,只有更加正确合理地用药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祝魏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