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日本首相小泉对美国进行的“外交谢幕之旅”之所以引起国际媒体高度关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这是布什褒奖小泉过去5年凸显对美外交策略的极好机会;二、“后小泉时代”即将开始,日本对美外交是否将延续小泉风格?日本在其外交政策的另一根支柱--对亚洲关系方面,可能展现什么新的姿态?
日本外交两大支柱
日本外交素来由两大支柱组成,一是对美外交,二是对亚洲外交。
二战之后,日本外交的主要基调基本上定位在日美同盟上,这在当时的日美看来有其战略作用;对美国而言,这也是它遏制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的一把“双刃剑”。
但冷战结束后,所有的战略框架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崛起,防范和牵制中国成为日美同盟的主要目标。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需要利用这一同盟来完成其防范中国崛起的心理目的;日本近年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日关系的底线,不但是由于小泉个人的独断独行的性格,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日本的这一战略考虑。
因此,小泉执政5年,日本的两大外交支柱明显地向美国一边倾斜。与此同时,小泉也试图在追求所谓“正常国家”的道路上迈出步伐。问题是:二战结束已经六十多年,当年的另一个法西斯国家——德国,由于对战争历史的深刻反省,早已被国际社会接纳为“正常国家”;而日本的错误历史观和战争观,却导致亚洲邻国对其成为“正常国家”的疑虑和警惕,因此日本的“正常国家”道路首先遭到亚洲国家抵制。
小泉战略倾斜:凸显逻辑相悖性
小泉本来以为可以通过凸显对美关系,既达到保住亚洲中心地位的战略目的,同时又藉充当美国马前卒来获得成为“正常国家”的筹码。但是这两者在逻辑上原本是有冲突的:日本要凸显日美同盟,就必须在主权和独立性方面作出一定的牺牲;而其要成为“正常国家”,又必然遇到来自美国的疑虑和防范,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发生冲突。
因此,在凸显对美外交、追求“正常国家”和处理对亚洲关系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相悖性。然而,小泉在执政的前几年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相反,他还是希望藉凸现对美关系来平衡他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并以对亚洲国家关系的横冲直撞,来获取成为“正常国家”的筹码。这也就是小泉和其他日本领导人一再声称,不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屈从于中韩等国压力的内在心理动机。
不过小泉对日本与亚洲关系的冲撞,已经触动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同时,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美国政治人物也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断向日本施压,导致小泉在外交战略实际上已经走进一条死胡同。
“后小泉时代”的日本领导人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思考。鉴于日本的战略考量,未来日美同盟必然继续成为日本外交的主基调;但从日本的终极国家利益出发,日本有必要对小泉时代的一头倾斜战略作出调整。正如一名资深日本外交官对笔者表示的那样:“对日本这样的岛国而言,最聪明的外交战略就是在美中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摘自马来西亚《南洋商报》;作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