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适逢国庆,在国外生活的华侨华人虽然没有“黄金周”的长假,但也不是没有一点节日气氛。上个周末,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在马尼拉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庆祝国庆,除了菲律宾政府高官和马尼拉外交团以外,招待会上见到最多的面孔还是当地的华侨华人。
我当年在西非国家工作的时候,由于当地华人较少,所以每次中国使馆举行节日招待会总是会给所有的华人发邀请。而东南亚国家华人华侨人数众多,中国使馆的类似活动只能邀请“侨领”和比较有代表性的华人工商界人士。所以,对于这里的不少华人华侨来说,能否收到大使馆的邀请参加国庆招待会,就成为了一种荣耀和“待遇”。
用华侨的话说,这是一个to see和to be seen的场合。没有机会参加招待会的侨胞难免会感到被华侨圈子内的朋友小瞧,甚至有某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我信笔写出“边缘化”这个词,想想也不是偶然的。这一阵子东南亚华人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词。
事情的起因是在9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的一个论坛上,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讲话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两个邻国都与当地华人发生问题,华人很成功,工作勤奋,所以他们正被有系统地边缘化了。”李光耀所说的这番话引起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两个邻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要求李光耀进行解释和道歉。
那么,为什么李光耀先生会有违外交礼仪,公开发表这样有可能引致争议的言论呢?很少人注意到,李光耀发表这番言论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6日就是他老人家83岁的生日。在华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中,这是一个“坎儿”。
可以说,作为华裔,李光耀当然关注东南亚华人的命运;作为一个政治家,李光耀更在乎个人的历史定位。而李光耀的个人定位又与新加坡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密不可分。仔细阅读李光耀9月15日的讲话,我们会发现其实李光耀有关“边缘化”的言论只是一个顺带的论据,而他的着眼点是新加坡可以说“不”。
人们还记得,印尼前总统哈比比曾经印尼的领导人曾经把新加坡比作“被一片绿色海洋所包围的小红点”,一直让李光耀和很多新加坡人耿耿于怀。81岁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不愧是李光耀的老朋友和老对手,他深谙李光耀的这个心结,所以在回应李光耀“边缘论”的时候故意拿“小”说事:“国家那么小,别那么骄傲”。
当然,性情中人的马哈蒂尔说这句话不过是在和老朋友斗嘴,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的另一番话:“李光耀的谈话也让我们警惕,即我们一起治理和推动国家发展时,须确保没有族群感受到被边缘化。”
事实上,无论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或者是任何一个国家,如何保证公民分享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东南亚和世界的很多地区,遭到边缘化的并非某一特定人种族群,而是社会中的低收入阶层和各类弱势群体。
对于新加坡以外的东南亚许多华人华侨来说,虽然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经济上取得了相对成功,但是却没有主动争取相应的政治权利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虽然华人谈不上被“系统地边缘化”,但是也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并为改善社会不公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边缘化”。
因此,李光耀先生的谈话未尝不是一个契机,让华人自我审视反求诸己,以经济实力为基础扩大政治、文化的影响,不仅为故国国庆捧场,更为居住国的国庆共襄盛举。(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翟华(发自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