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食品安全考验中国人智慧

2006年11月21日 10:08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正在威胁着所有国人的健康,也在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苏丹红喂鸭生产的红心蛋还没有消停,又出现了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含致癌物的消息。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月17日正式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

  少吃无害不等于安全

  对多宝鱼查出致癌物后,监管部门的反应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17日向山东、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广东、辽宁、天津等沿海省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特急通知,要求渔业监管等部门开展对水产养殖的专项督查工作,督查结果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让人疑问的不仅仅是,这种督查能否在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找出解决办法,而且在于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的一些做法。

  比如,有的地方的副市长带头吃咸鸭蛋,以示这样的食品是安全的。还有的地方媒体刊登一些专家的话或访谈,认为食物中发现的致癌、有毒物量太小,不足于让人生病患癌和中毒等等。

  这些做法遭到了公众的指责和批评,因为并不能根本解决食品和药物的安全问题。今天出现了有毒鸭蛋,明天出现了致癌多宝鱼,后天还会出现有毒烹调油。

  甚至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大米、麦面等都会出现有毒致癌物。比如近日报道的中国东北出现陈化粮大米就是一例。

  如今,人们不仅对于食品安全感到没有信心,更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会越演越烈。甚至一些缓解食品安全危机的做法也将成为造假者的护身符和灵感。

  比如,当专家在解释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量少,不足以危健康之时(体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食用1200多个“涉红鸭蛋”,才有可能达到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会不会又给造假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只要吃不死人或短期内不让人致癌生病,含有毒物、致癌物的食品就可以大量制造和大行其道?

  不过,当监管不起作用,造假者在暗自庆幸,一些没有吃到有毒、致癌物食品的人也在庆幸时,下一个危机就已经不请而来。造假者最终会通过造假的循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是全社会所有人都无一能幸免。

  归咎城乡“断裂”太简单

  有的评论者说,以苏丹红染红的红心鸭蛋等现象,单用“道德堕落”已经无法解释。它应该是社会阶层之间出现“断裂”的表征之一,同时又是城乡“断裂”的又一最新变种。

  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释为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毒食品,如打了剧毒农药的青菜、用砒霜浸泡的火腿、用福尔马林发过的海鲜、添加光亮剂的粉丝、加入洗衣粉的油条。

  如果制造销售这些产品的人也是以“我们是不吃不用这些产品”的心态来制假售劣,类似的灾祸不也同样会降临他们的头上么?比如,生产红心蛋的人使用的运输车正好用了假冒伪劣的刹车闸而致车祸,这笔账找谁负担?

  社会学中早就有一个六度分离理论,即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陌生人,只需经过六个环节就可以如愿。这个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所有人都可能陷入的食品或产品安全危机。

  只要一定量的人和一定量的行业造假售假,且屡禁不绝,就完全不需要六个环节。比如造红心蛋的只要一个环节,就可能吃到造假的有毒粮食。

  难道中国人的所有智慧都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而要到最后靠人人皆输的方法才能扭转食品安全的危机吗?(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张田勘;内容有删节)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凸显监管体制缺陷
·广东将食品安全条例列入立法 明确责任追究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之道 关键在于激励消费者维权
·食品安全岂能止于“不致癌”
·食品安全事件多由媒体曝光 职能监管部门哪去了
·免检企业频遭“质量门” 食品安全渐触底线
·专家指出:食物中毒成为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农科院研究员:整体上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在好转
·谁该为食品安全“埋单”?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