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吃剩饭族”吃出啥滋味?

2006年11月06日 10:15

  北京一些大排档长期存在一群“吃剩饭族”——少则七八人多则二十余人,常年穿梭于大排档的餐桌间,眼神时刻盯着餐桌上的残羹剩饭,每天靠吃别人的剩饭充饥……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与我们下意识里对吃剩饭者往往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形象想象不同,这些“吃剩饭族”虽以吃剩饭为生,但衣着举止却与其它食客无异。除了外地来京的流浪人员外,构成“吃剩饭族”主要还包括收入微薄的外来打工者,生活拮据的北京本地贫困者。

  虽然,对于自己的行为,不少吃剩者这样不无自我解嘲意味地表示:“我不是要饭,是吃别人不要的饭,往好说,这样做避免了浪费。”但面对如此“吃剩饭族”现象,尤其考虑到这些人来源的广泛以及为数的众多,还是不能不让人感慨万端——要知道,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吃剩饭”可是一个充满人格羞辱,形同辱骂的词语,既如此,那么当“吃剩饭”成了一种生活选择、生存方式,以至成了“族”的时候,对于他们、对于社会,究竟吃出了、意味着什么样的“滋味”呢?

  也许,用简单的道德标尺如“好逸恶劳”“丧失廉耻”来解释“吃剩饭族”的行为,是最便当、也最痛快的,但是仔细斟酌一下他们所以如此选择背后的生活状况,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解释其实是苍白、偏颇乃至刻薄的。如一位有工作的外来打工者这样对记者解释自己的吃剩行为:“这儿的饭我买不起,一份饭怎么也要十多块钱……每周来这里吃几顿剩饭改善生活”;而北京市民老刘的解释则更加无奈:“家里有个上大学的孩子,为了能给孩子多攒点学费,只得来这里吃饭”。

  明明有工作,却买不起大排挡的饭菜,并且视这样的剩饭为“改善生活”,而为给孩子攒学费,父母竟然不得不去蹭饭、吃“嗟来之食”。审视这样的民生处境,我们包括民工薪酬、城市低保救济、大学收费在内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公共保障制度,是否还有太多的欠缺和不足之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剩饭族”所吃出的滋味,不仅仅是他们个人典当尊严体面后的生活酸楚、羞辱,也是整个社会本身无法忽略、难以下咽的隐痛和苦涩。

  (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张贵峰)

 
编辑:魏恒】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