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北京一市民正从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前经过,这是中国“大部制”改革后,第一个挂新牌的部委。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3月24日,北京一市民正从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前经过,这是中国“大部制”改革后,第一个挂新牌的部委。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
中新网3月26日电 全国“两会”日前已圆满闭幕,不过“两会”留下的话题还意犹未尽。美国《星岛日报》3月25日刊发社论说,此次全国人大政协闭幕后的最大悬念之一,就是“大部制”改革。北京如果想要如预期实施“大部制”改革,需要实施铁腕力推有效问责,理顺权责,搞清楚问责对象。此外,作为长远改革方向,还要在行政体制外做好问责机制,切实地加强法治政府。
文章指出,北京公布的“大部制”改革,是中国新一轮推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今次“手术”体现了北京就社会经济发展所浮现的新问题,而作出的应对部署,并且透过部门重组理顺权责,提高施政效率。虽然改革范围显得步步为营,囿限于行政部门本身,并且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年期定在十二年后,但此次改革却是走了重要的一步。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因应国家经济发展新问题进行的部门改革,最明显的是把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文章说,早前的松花江和太湖变色等水污染问题,都因其形象化功能而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但是普通百姓每天生活面对的空气污染源和缺乏清洁水源问题,比单一污染事件影响面更大。北京要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障,提升环保部门的权力只是其中一环。
文章还说,大陆经济发展本身,也要面对能源紧张、产品质素保证和工业升级的挑战。当中食品和药品安全,由九个部门分管改为统一由卫生部负责,有望减少既臃肿又疏漏、出了问题互相卸责的情况。工业方面,如果不欲停滞于做世界工厂的层面,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由“做大”进一步“做强”。
文章指出,中国行政管理系统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通过“大部制”的机构改革,理顺管理环节。不过,金融部门的体制改革却是“只闻楼梯响”,而合并成的交通运输部管不到铁路,都显示改革不可能一刀解决。在北京推行了改革后,地方政府可能也要因应作出调节,工程庞大。
文章表示,这些对于实施“大部制”改革的难度,中国可说有所预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解释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包括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等。
文章最后指出,北京如果想要如预期实施“大部制”改革,就一定要实施铁腕力推有效问责;而有效问责应要理顺权责,搞清楚问责对象。此外,中国此次改革虽然是朝这方向走出制度化的重要一步,不过,作为长远改革方向,还要在行政体制外做好问责机制,切实地加强法治政府。否则,即便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日后能够取得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也未必能够持久,更逞论继续深化到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