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10月30日,中国—亚细安(注:东盟)在南宁纪念双方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双方还举行第三届中国—亚细安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回顾对话合作15年来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双方收获到的是11个国家总共18亿人口的友好交往与全面合作。
正式成立于1967年的亚细安,尽管是以共促平等、协作、和平、稳定为宗旨,但其通过区域结盟以防范大国威胁,乃是当初众所周知的目的。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让两者的政治敌意得以逐步冰释。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15年间,中国和亚细安握手言欢。特别是在从1990年8月到1991年10月不到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先后与印尼、新加坡、文莱建交。
1991年7月,亚细安首次邀请中国外长出席其外长会议。由此开始,双方正式建立对话关系,迄今已有15年。
这个15年,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时期,而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也是甚嚣尘上。在政治敌意尚未完全消解的情况下,亚细安又有了新的疑虑和敌意:中国的崛起,在资源、贸易、领土、军事等方面,会不会威胁到亚细安?
其间,中国通过一系列努力,包括在亚洲金融危机、沙斯和禽流感疫灾中的作为,在涉及领土领海争端上的克制冷静等,使亚细安逐步消除疑虑,并不断提升与中国的合作:从“磋商伙伴”升格为“对话伙伴”,再到“面向21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然后进一步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经济上,由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与亚细安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双方贸易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303亿美元,是1991年的15倍多。亚细安已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即将成形的中国与亚细安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除了将惠及中国和亚细安共11国之外,更将是亚洲经济持续成长的强大引擎。
政治上,沟通对话机制充足且畅通:从六个专业部长会议到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从频繁的首脑互访到10+1峰会,定期会晤与不定期会晤结合,决策机制与执行机制互补,双边互信不断巩固发展。
30多年过去了,由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逐渐转型,冷战思维在中国和亚细安关系中已经式微,但双方仍然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而所有这些矛盾的控制和最终解决,有赖于中国,同时也有赖于亚细安各国加深对华了解,正确看待中国的崛起,以合作的建设性姿态处理对华关系。
中国与亚细安用15年消除敌意、握手言欢,又用15年深化友好、提升合作。相信再经过15年的努力,双方的互信合作并将达到一个新水平。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节;作者:张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