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踊跃参选对于提高华人政治地位本来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在选战中现出的问题却令人担忧。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何看待华人竞选者。据悉,纽约皇后区法拉盛22选区州众议员的选举如今已是硝烟四起。选战之初,社区对参选者郝理升、孟昭文、杨爱伦的评价分别是:太老、太嫩和太辣。而今,被相当部分人看好的孟昭文却宣布退选,令社区许多人感到可惜。而退选之因,据悉是欲避免与有泼辣之称的杨爱伦竞选。来自华社舆论称,孟昭文退选不仅是孟个人进退问题,更重要的是原来支持孟的选票何去何从。如果孟动员她的支持者将选票投向另一华人杨爱伦的话,那所有的华人都会为她刮目相看,其在华社民众中的威信也将大大提高;如果她与犹太裔候选人联手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会引起一部分华人的反感。
“一人作秀”势必惨败
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个社区华人竞选,主要的不是这两位华人竞选者中谁当选,而是关注整个华人参政的数量要“与时俱进”,在政坛上显示华人的政治力量。
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个社区华人竞争,也有着太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教训。一旦华人候选人之间竞选过剧或出现裂痕,势必会引发一场恶斗,各自的票源也会因此而拱手相让。
华人参选议员,是华人解决自身问题,争取政治权利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加拿大强加于华人身上不合理的百年人头税枷锁能在今年一举打破,华人积极参政数十年来不断地发出声音、不断地进行理性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华人参政才是提高华人政治地位、保护华人权益的光明大道。问题在于,华人参政,与一切政治活动一样,不能“跑单帮”,不能只侧重于“个人英雄主义”。为着一人作秀、一个人逞能而不惜采取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的下策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即使是一胜一败,但胜败双方若不以大局为重,那么,胜也可能是败。可能会遭遇遍体鳞伤。而败的可能会更败。这已是为许多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和衷共济团结为重
人们记得,在2002年纽约州众议员选举由于出现华人分散选票,让犹太裔的郭某一举胜选,折射了华人不团结的问题。后来,华人参选者孟广瑞通过自身努力,也通过选民教育,最终在2004年以多选票胜出,成为纽约州150年来第一个华裔众议员。事实告诉华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人们已讲了近百年。但是在选战中,如何体现团结,如何促进团结就不那么简单。讲团结,一些人就得作出妥协牺牲。以牺牲自己某些利益,换取整体利益也是常有的事情,更是华人社会成熟的表现。而在选战中,华人之间的团结表现在相互之间的默契、支持。假若尖锋对麦芒,为着各自能胜出,互相拉票,那么势必会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样的局面。
而今,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出现在纽约华社广大华人面前,是和衷共济团结胜选还是互攻败选,这就要看华人社区的智慧与量度了。可见,华人参选也是一场考试。
(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