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一系列的加分政策。比如国家规定有两种:一种是体现自然属性,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另一种则是后天表现优秀的学生,例如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类比赛、小发明等竞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
而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又会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内容之多,可用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来形容。比如,在福建漳州,凡是纳税超过300万的民营企业,其子女中考即可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待遇。
漳州的做法引来严厉的批评是在意料之中的,大致可以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基于一直以来人们对中高考加分政策的普遍性批评而来,即认为这种“起点不公正”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破坏教育公平的原则;其二是认为漳州的这种作法带有明显的媚富倾向,而贫富差距在当前恰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所以,可以想象漳州的这一作法会使得人们如何血脉贲张了!
不过,我看我们先不必急着给漳州政府扣上一堆大帽子,我们其实更应该对加分政策进行普遍的反省。说它造成了起点上的不公正,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些批评当然是非常中肯的。但是,为什么明明有着这样恶劣的影响,却还是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呢?我从中看到了一个问题,即功过文化。
什么是功过文化呢?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总不喜欢就一码事说一码事,而是喜欢把它和许多事一股脑儿的弄在一起来说。这么说吧,相信大家都可以注意到我们有这样一个名词,即是非功过。所谓是非,便应该是就一个独立的事件进行的评价;而所谓功过,则应该是对许多事件做出的综合评价。我以为这两种评价是不可以混在一起来说的。
比如说到考试这件事吧,大家都在一起学习,都在一起参加考试。你写1+1=2得1分,我写1+1=2也得1分,多清楚的问题啊。然而不,我们非要把这个问题和你是什么民族、你的先人做过什么事、你自己做过什么事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得越来越丰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让你搞不清你是一个人在考试,还是一家人、甚至一族人在考试;再说严重一点,你甚至搞不清1+1到底是等于2,还是等于3了。所以,乱在情理之中。
很明显,功过文化是一种非常劣质的文化,它的恶劣影响也远不止中高考这一个领域。坦率地说,我不相信当功过文化泛滥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时,考试场可以幸免。所以,考试场的健康,也许首先要从功过文化被清除做起。
(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苏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