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外华文传媒呈现一片兴旺景象。遍布全球的华文媒体都形成共同的关注和一致的舆论,开拓中国报道的深度、广度,提供了所在地传统主流媒体之外的中国声音,不断出现交汇融合趋势。可以说,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近20年来,海外华文媒体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地域分布之广、形式之多样以及社会影响之巨大,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海外华文媒体是国际上传播中国发展讯息、承启中华文明、引导中国舆论、树立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媒体的杠杆能产生力量,最主要来源于对公共舆论的引导。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社会公理,就是民众对于公理的一致认同。卢梭曾热情赞美这种公理的公正性,认为公共舆论是公共利益的依归。中华文化在海外扎实而持久的传播,树立了健康良好的中国形象,让全世界重新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随着华人族群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数的增多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华文媒体在华侨华人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华文媒体是华侨华人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也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平台。海外华文媒体为宣传祖国作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海外侨民的认知。在“中国热”盛行的今天,海外华文传媒都能发出一致的声音,站在振兴中华民族、维护华人利益的立场上,已壮大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一支重要的华文力量,并在此进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手头就有一份报道,说的是自7月14日广东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以来,海外华文媒体密切关注广东受灾情况。许多国家的华文媒体加强与华人社团的合作,共同发起赈灾活动,呼吁侨胞向灾区捐款献爱心。在海外华文媒体和华人社团的积极倡议下,海外侨胞向广东灾区捐款数额不断上升。可以说,每当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北京申办奥运会、中国加入WTO),或出现涉及华人华侨切身利益的事件,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全球华文媒体会形成共同的关注和一致的舆论。
近二十年来,海外华文媒体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期,但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现状和作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侨民是爱国的,政府应给与支持和引导,不要把海外华文媒体视为无娘的孩子,中国驻外机构、特别是使领馆应给予海外爱国华文媒体适当的支持,而不可蔑视其作用。如何贯彻“民本外交”,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海外数量较多的华文媒体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协助,是中国驻外使馆及有关部门面对的新课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
由于“中国威胁论”的鼓噪和西方媒体的炒作,海外华文媒体在所在国大多属于非主流媒体。尽管部分海外华文媒体面临生存危机,但正如美国休斯顿《华夏时报》社长于建一所言:“我们知道在海外办报没有坦途,但仍然做了这个选择。我们有过创业的困境,遇到过简体字版初期发行中的困难,但我们在竞争中摸着石头过河,经受了挑战。没有谁来鼓动,我们自己穿上了红舞鞋。”在祖国经济腾飞的带动下,世界华文媒体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和机遇期。我们一方面保持乐观的心态,但也不能因此而淡化了居安思危的危机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各驻外使领馆为境外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和各种领事服务的任务日益加重。作为归口管理部门的中国外交部,在对领事保护案件进行处理时多少有些捉襟见肘。为此,2006年伊始,外交部领事司增设了领事保护处。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魏苇透露,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外交部牵头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中国公民,外交部领事司发布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部分驻外使领馆还实行了侨民登记制度,以及时提供领事保护和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要保护并支持华文媒体,成立一个机构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不够的。要使海外华侨的正当权益得到长期而有效的保障,惟有政府的出面还远远不够。为维护广大在侨民的正当权益,不仅需要使馆坚持不懈努力,也亟待侨民自身的积极配合与自觉行动。从长远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力量,要靠侨民自身、民间组织、中国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务之急是如何改革外交体制,建立新的机制和制度,适应全球化形势,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以及每个中国公民在世界上的安全。至于海外华人媒体自身,则应根据实际进行准确定位、调整策略,不断开拓华人传媒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来源:意大利《欧华联合周报》 文:博源、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