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于淑玲和儿子去了意大利亚餐厅就餐。儿子点了“饮放题”的饮料吧,而她要一杯生啤酒,两人还叫了匹萨和蔬菜沙拉。酒足饭饱后,于淑玲感觉嘴里有些生涩,取了儿子的饮料喝了一口。等到付钱的时候,儿子突然对收款的服务员说:“妈妈也喝了饮料吧的饮料,应该收两份饮料吧的钱。”于女士想要阻止儿子,却为时已晚。服务员笑着看着他们母子,好像在说:“你一个大人,怎么还不如一个孩子?”于女士在这种尴尬的气氛下,悻悻然地付了钱,出了门直骂儿子:“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傻儿子?我不就只喝了你一口饮料吗?干嘛要对服务员这样说?”儿子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护:“店里就是这么规定的,你要喝饮料吧的饮料就要付钱。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为什么唯独你做不到?”
于淑玲气得说不出话来。儿子的这种行为如果在国内会被称为“傻帽”。在国内没有人会为贪一些小便宜而受到公众道德观的指责,但跑来日本,“饮放题”的饮料吧从来没人监督,而大家都诚实地遵守着店里的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成为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于淑玲的儿子从小在日本长大,眼闻目染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自然不齿母亲贪小利的心理,于是便立场坚定地予以揭发,把母亲搞出一个“大红脸”。
于淑玲对记者叹息道:“都说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代沟,我们在日华人的孩子与家长的代沟好像比普通的两代人更深更宽。说实话,我有时候真的很害怕,害怕他越大,我越不能了解他,他活脱脱已经成为了一个日本小伙子。”时代的代沟本来就是横卧于两辈人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而由于华人家长和孩子们之间还存在着两国文化和行为准则的不同,一条代沟便成了旅日两代华侨之间教育和成长的“大烦恼”。
记者对有13岁以上孩子的20户华人家庭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42%以上的华人家长认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而67%的13岁以上的华人孩子认为自己不被家长所理解。
由于绝大多数华人的家长是在中国成长受的教育,虽然来日多年,但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上仍属于中国传统式的,在生活上讲究节省,尽孝道,重视教育,生活态度比较严谨,为人处事比较保守,但儿女们却自小在日本长大,他们在道德观上更接近日本式,他们对政治不太热衷,喜欢日本漫画和电子游戏机,对将来没有太强烈的目标,为人处事讲究自然和谐。他们要求金钱自己管理,但又对金钱观念比较浅薄;他们很小就会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并会学着成人的模样向异性表现爱意……
而从另一方面讲,日本是一个社会公德意识十分强的国家,孩子由于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他们的行为准则和公德正义感已经渗透在他们自然意识中,成为社会观中最坚实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在公德观念方面,华人的孩子要比家长更加健全更加成熟,他们像日本人一样,事事按规则办事,不会差离一分一毫。有一名家长对记者叹息自己儿子的“多管闲事”:“一天,我和儿子出门买衣服,儿子看到有人靠在老幼妇残的优先座位前打游戏机,就对那人说,你不要在这里打手机,靠近优先座位时应把手机关掉。这个孩子这么大胆,真的把我吓出一身汗,害怕那人发起怒来揍他一顿。但这个小家伙来日本却学会了正义直言,我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担心。说实话,要是换成我,怎么都不会开口指责别人的。”(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文:叶飞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