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蚊香在中国卖3元钱左右,在非洲能卖到5美元,1300元的全自动洗衣机,出口到非洲能卖1000多美元……如此高额的差价让大批华商对非洲市场充满憧憬。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黄泽全,让他来谈一谈华商是如何在非洲经商的。
政府鼓励华商在非发展
记者:近年来在中外贸易中,中非贸易成为一个亮点,而且许多统计资料显示,“非洲热”正在政府和民间层面同时延烧,在非洲经商的华商达数十万人之多。
黄泽全:中国商人在非洲的确为数不少,包括华人在内,至少有50万人。非洲一共有53个国家,其中有5个与中国目前没有外交关系,但即便在这几个国家,也有不少华商。
在非洲,华商主要来自浙江、广东和福建,其中浙商最多。以喀麦隆为例,在当地2000多中国人当中,浙江人占到1/4以上。
在非洲各地,华商办厂、经商和投资,生意按规模大小分成3类。大型的如矿产开发,中型的如投资办厂制造产品,小型的主要是经营小商品买卖。
改革开放后,个体华商开始进入非洲,但人数不多。1995年中国进行援外方式改革,过去对非洲进行单纯援助转为谋求经济上的互利合作。然而非洲国家众多,情况复杂,与国有企业相比,私有企业在当地发展更方便,也更灵活。因此我国政府鼓励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到非洲发展。也就是从那时起,个体华商开始大规模进入非洲。
机会垂青有慧眼的人
记者:有很多华商在非洲发了财,但是非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贫穷,非洲到底是一片怎样的市场呢?
黄泽全:非洲市场很大,但学问也很多,搞不清楚是发不了财的。
非洲什么都缺,它的制造业和高科技都不发达,有的国家连根针都不会造。产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不要以为非洲人没有消费能力,非洲穷人多,但富人也不少。多数非洲人普遍缺乏理财观念,有钱就花掉。因此,价格适中且品质不错的中国小家电、小五金和小百货在当地销得很好。我在安哥拉的市场上看到,1盒蚊香在国内卖3元钱,在那里可以卖到5美元;1根5毛钱的铁钉能值1美元;一台1300元人民币的全自动洗衣机,出口到那里能卖1000多美元。在整个非洲市场上,中国货通常能卖到很高的价位。
除了市场大,非洲还有很多资源可供利用。比如非洲的劳动力很便宜,可以帮助企业大大降低成本。安徽有家公司曾经在马达加斯加承包过一个住房项目,雇佣的工人全是当地人。一个当地劳动力一天的工资是25美分,折合人民币2元钱,要是国内工人,这样的工资肯定不干。另外,产自非洲的纺织品出口到欧美没有配额限制,利用这一点在当地做转口贸易,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非洲经商最重要的是有思路。非洲处处有商机,关键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例如赞比亚水资源丰富,富含各种矿物质,向地下打十几米,抽上来的就是矿泉水。在当地超市里,1桶这样的水能卖5美元。从打井到盖简易的罐装水车间,投十几万元人民币就够,做这个投资不仅当年回本还能盈利。
我还认识一个湖北小伙子,2001年到苏丹种菜,发了大财。苏丹气候炎热,但土地肥沃,种菜一年可以收3季。小伙子农民出身会种地,就在当地种了2000亩蔬菜。当地宾馆饭店和富人的蔬菜消耗量很大,他的菜根本不用推销。3年多他赚了1000万美元。
踏实做事本分做人
记者:华商在非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传出一些诸如产品质量问题之类的杂音,影响了华商和中国商品的声誉。
黄泽全: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中国游商涌入非洲,这种现象一度突出。事实上,非洲人对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的质量标准与欧美是一致的。对于质量的要求和监管,非洲也是很严格的。现在,非洲华商逐渐成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在很多国家他们自发成立了华商组织,进行自我约束。现在,产品质量问题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
记者:华商在非洲经商还应该具体注意些什么?
黄泽全:去非洲经商,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要熟悉所在国法律、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风俗礼仪等。1998年中国和南非建交,许多人跑到南非去,向当地输入大量服装和鞋,结果市场饱和,大家竞相压价,东西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都赔了钱。这就是没做好先期市场调查的后果。
其次要形成规模。现在大量华商仍在当地各立门户,既增加成本又缺乏效率,大家以股份制联合起来比较理想。以公关为例,组成股份公司后,有专人与当地警察局、税务等部门打交道,集体进行维权,既有效又节省成本。例如在喀麦隆,华商们组成中国总商会,大家集体进货集体销货,效果很好。
第三,注意控制雇工规模。许多撒哈拉以南的国家规定,企业雇工超过50人,就要成立工会。有的台湾企业差点儿被工会整垮,工人们倚仗工会跟雇主谈判,不断要求提高工资福利,雇主投资增加,利润自然被摊薄。
第四,要提防陷阱。非洲处处有商机,但也处处有陷阱。非洲华商多以商品批发为主业,如果有人要求先赊货后还款,千万不能答应,这样的人十个有九个是骗子。一定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当场两清。
第五,对非洲人要尊重。经历过500年殖民统治,非洲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华商要与当地雇工和顾客交好。另外如果有条件,要尽量结识身份高的非洲人作朋友,非洲许多国家法制尚不健全,广结善缘是有好处的。
非洲市场最多再火10年
黄泽全:近年来,许多国际权威机构对非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洲市场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非常高,非洲被许多乐观的投资者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投资边疆”,大家不断涌向非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人对非洲市场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华商在非洲立足,主要仰仗制造业和小商品贸易,但是当地制造业已在发展,许多合资企业也出现了。虽然目前它们尚在初创,没有形成气候,但是5到10年后,这些产业将会成熟。所以,华商要进入非洲,就要抓住现在的机会。我估计顶多到2015年,华商再抱着现在的思路和经营方式,要进入非洲市场就难了,适时地变换经营思路,改变经营策略很必要。(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