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已经结束,那么,新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机构中新提名的中共人选是如何产生的?19日的新华社报道揭开了“谜底”:去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新提名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中共预备人选民主推荐会,“近300名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掌握标准条件,严肃认真进行推荐,郑重地投下庄严的一票”。
其实,这种投票的做法,并非始于本次两会。在十七大人事准备工作中,在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民主投票”程序。
两次时间间隔不长的中央高层“民主投票”程序,似乎表明,在中央层面,民主投票决定重大人选,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这一新的机制和制度的出台并呈现常态化,对于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丰富民主政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政治现代化的关键性组成部分。晚近以来中国的落后挨打,其中一个重要成因,就在于中国人在思考和实践现代政治方面严重不足。一个没有民主的社会难以唤起千万民众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热情,也不会使国家与社会建设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跃迁,更不会在国际性的竞争场域获得尊重和创造影响。
近代中国先进政治群体和贤人哲士,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会见民主人士黄炎培时,也告诉后者他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使中国走出传统的“黄宗羲定律”的最佳途径,那就是民主。
如今,中央高层重大决策采用“民主投票”形式,为党内民主的推行带头。而且,可以预想,这种民主形式通过公共传媒广为传播,对地方党政决策的民主化又会起到示范作用。
人民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但对民主的认识,一些人的心里还有一些误区,对在中国搞民主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以至于裹足不前。当然,民主政治有其自身的特定产生、生长逻辑。任何国家的民主进程,都不可能一躇而就,而需要择机而行。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目前需要着力推进而且可行的民主政治重要步骤,乃是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几千万党员的执政党,其民主程度直接关联公民的福祉。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如果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程度,那么,更大范围的人民民主也将水到渠成。
前些年,全国人大召开了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听证会,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听证会,社会反响很好;而中央这两次“民主投票”,也同样会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这样高级别的民主形式的实行,完全可以打消一些人的顾虑,增强国民民主的信心。
而同样,中央高层的民主举措,给地方各级党政机构带来的,应该是一种压力和信心。压力者,民主是大势所趋,执政所需,当努力为之;信心者,高层尚能推行,地方更无推卸之理由。
在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后,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一样,已成为中国文明复兴的关键环节。只有包括民主政治在内的政治现代化的有力建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才不会偏离社会正义目标,不会偏离建党之初所设立的立党宗旨。近年来所不懈推进的党内民主,正在为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然而,又应看到,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育成长和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还应积极探索民主内涵,丰富民主实践,使政治现代化能够在中国早日完整实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