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出现,中国文化再次表现出了繁荣冲动。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流行音乐组合S.H.E的歌也同样唱出了“韩流”、“日流”冲击之下中国文化的崛起欲望和萌动之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商报特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少峰作答。
十七大词典
文化也能创造财富
在解答文化如何成为产业之前,陈少峰首先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软实力”、“文化产业”,告诉我们文化也可以成为娱乐消费,也可以创造财富。
软实力什么叫“软实力”,观念、思想、制度这些东西叫做软实力,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比如你的文化吸引人,你的文化环境好,人们就愿意去你那里生活,或者愿意买有你那里特色的物品……这个就是软实力。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主要是指以文化为基础的大众娱乐消费。文化产业和文化的概念不同,平时我们讲文化主要是历史文化比较多。文化产业相对和娱乐关系比较密切,只和文化的表层有关。这些表层是与视觉艺术和生活内容相关的文化,包括时尚、感觉,都属于表层,跟文化积淀没有什么关系。
浸润
“韩流”也是生产力
上个世纪末,《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韩国偶像剧让安在旭、张东健成为中国女性的新宠;2005年湖南卫视首播的《大长今》,终于让韩剧喷涌出潜藏已久的能量,不但满街都是“呜啦啦呜啦啦……”,连韩国泡菜在中国的销量都增加了几十倍。
陈少峰:文化产业怎么搞,怎么才能搞得好,我们有一些借鉴,比如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美国并没有什么文化积淀,但做得很好。我们看过很多现在中国流行的选秀,那都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从文化产业这个层面上来说,主要关注的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跟精英文化是有区别的,我们要搞的是要满足我们今天生活特别是大众生活的文化产业,不是要搞给祖宗看的。
比如,在去年的时候,中国社科院发布“文化蓝皮书”,追踪了湖南卫视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这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有几十亿元。
手法
让传统文化成为“流行文化”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谈到黄帝文化的开发时,曾这样设想过:“新郑是黄帝故里,新密有黄帝宫,是黄帝建都练兵所在地,明年黄帝拜祖活动就要搞成一个系列,上午在新郑拜祖之后,下午还可以到新密黄帝宫游览,还可以到其他的黄帝文化景点参观,不仅参观游览,还要举办论坛和其他系列活动,像糖葫芦一样把这些活动都串起来,效益会大大增加……”(引自《河南日报》)
陈少峰:文化产业可以创新,但不一定是全新的,它也可能是在一定的历史上的改造,比如好莱坞大片《人鬼情未了》。其实我们国家也有“人鬼情未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人鬼情未了”。只是我们没有用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来进行转化。就像《花木兰》,迪斯尼在进行花木兰的创造时进行了很多转化,编造了一些爱情故事在里面,都是选择今天的人欣赏的角度和习惯来改造这个故事。很多国外的成功素材来自于我们的传统,但是我们没有转化的能力,这些例子很多。
运作
政府应做幕后推手
韩剧能够风靡全国,真正的靠山是政府。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肯定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曾经多次提出要加快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那么,政府在文化产业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陈少峰:文化产业中,政府可以做推动,但政府一定要借助企业来推动,政府只是做引导,提供服务。韩国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集聚区,专门把数字、娱乐的文化产业放在一起。另外,国家还支持电影节,为电影工作者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补贴,比如你要做电影,政府就会提供补贴,政府更多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服务者。政府对文化产业要理解,不能按照过去建设文化的方式来做。
比如,韩国将发展影视定为基本国策:韩国影片如果受邀参加世界九大电影节,所有参展费用将由政府承担;九大电影节之外,只要是去参赛、展映的,政府可以报销明星、导演、制片人的参展费用;如果人不去,寄送材料也有补贴;韩国明星到别国宣传韩国电影,政府也会出资补贴。就这样,韩国政府把裴勇俊、李英爱这样的帅哥、美女推到了台前,不仅为韩国人赚了钞票,也赚了形象。(白照军 望开源 徐振江 李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