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后期,邓小平同志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使中国人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5年前十六大报告中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论断。金秋十七大上,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化,将民主视若社会主义的生命。它的含义是,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代表们注意到,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用近7页篇幅专章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60多次。
法制网记者 李群
61年前,在延安,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61年后,在北京,胡锦涛面对两千多名十七大代表的注视,朗声说道:“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我党走过86年风雨历程的时候,在我党执政半个世纪又8年的时候,在我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十七大代表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看到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看到了高扬的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展示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民主从来没有离他们这样近
这是秋天奉献的收获,这是令人期许的起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民主走进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党员和普通人感到,民主从来没有离他们这么近。
看了这个被媒体报道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一切——林英海代表在今夏的一天接到了到省委开会的通知,到达会场时被告知讨论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十七大开幕那天,拿到报告稿,他仔细看了一遍:好多修改意见被吸收了。
有5560个像林英海一样的普通党员,参加了报告稿的征求意见。差额选举党代表的比例也由10%扩大到15%。十七大代表选举首次有了公示程序。
从十三大到十七大,林英海一直是代表。问起他的突出感受,这位古稀之年的代表沛然说出一句话:“越来越民主。这是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在一个国家播撒民主之火,首先它的执政党要有民主的导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实现民主执政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制定和实施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
要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行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充分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要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代表们说,这些反映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盼,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丰富了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2004年10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充实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制度规范。
各级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这一条例,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党员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员控告申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些侵犯党员权利的案件和诬告陷害的案件得到查处;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各地党务公开工作逐步推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活动更加透明;
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权利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了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员旁听县乡常委会(党委会)等制度。
代表们说,这些举措培养了党员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民主素养,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
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要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和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意见。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中央决定将全会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十六大代表,以进一步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
各级地方党委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重大决策,广泛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使决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使决策更加科学化。一些地方党委还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记名表决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书记末位表态制等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强化了决策的责任约束、减少了决策失误。
——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重要干部等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比以前更加透明,干部考察更加全面深入;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找到了重要突破口。有的地方探索实行厅处级联考、分类选拔的办法,即省(区、市)、市(地)联合公选厅、处级领导干部,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组织报名、统一考试阅卷、统一公布结果,规范了操作,整合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代表们认为,这一系列扩大民主的措施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和选人渠道,丰富了干部选拔方式,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
今年结束的地方四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中,普遍采取了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办法,一些地方还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额表决,使换届的过程成为扩大党内民主、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
一些地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在村一级实行“两推一选”,根据党员、群众的公开推荐,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总支部)书记、副书记。在乡镇一级实行“公推直选”,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有的地方还对县(市、区)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实行“公推公选”。
代表们说,这些新的实践和举措,对于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拓展党内选举的视野,提高党内选举的质量,增强被选举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