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将给两国政治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推力,尤其是有助于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室主任、副研究员胡仕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高层互访的常态化、密集化、定期化正是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总理与国家主席相继造访同一个国家——印度,足见中国领导层加强与印战略沟通的高度重视。
文章说,近年来,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关系不断升温人所共知,去年中印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双方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的分歧,也人所共知,如中印边界争端、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关系、市场经济地位、核合作、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双方立场差异十分明显。
文章表示,两个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国家,依然有这样多的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两国都应有顾大局而图长远的战略眼光。中印同是新兴大国,毗邻而居,均处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关键转型期,并置身于剧烈变化的地区以及国际战略格局之中,两国战略需求与战略选择具有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又注定两国是“命运共同体”。鉴此,构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印两国战略崛起的必需。
文章同时指出,然而,任何一对战略伙伴关系的最终确立与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有一个不断消化、不断调适的过程。加强两国高层互访是增强互信、减少分歧的首要举措。这次胡锦涛访印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是最为及时和重要的访问。高层互访的常态化、密集化、定期化正是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总理与国家主席相继造访同一个国家——印度。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评判,这一事实本身足见中国领导层加强与印战略沟通的高度重视。
文章称,推进中印两国的经贸发展,也是增强互信、减少分歧的又一举措。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一系列投资和贸易的协定。双方领导人还涉及中印建立自贸区的话题。在经贸与投资问题上,努力扩大双方互补性,减少彼此竞争性。尤其是认真研究并推进两国在IT、钢铁、汽车、纺织、机械设备等领域的产业内合作。例如,印度和中国在纺织品出口领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面,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从印度进口纺织原料,而自己重在生产和出口服装。这样,两国通过产业内贸易得以将竞争转化为合作的新机遇。与此同时,这种产业内合作也大大改善了两国贸易结构,使双边贸易多元、双赢与可持续性。
文章认为,除继续保持高层互访频率之外,两国政府还应大力推动民间往来,即“草根外交”。目前,这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以2005年为例,印度来华人次为34万,而中国赴印人次不足5万。这与中韩每年近400万人次的人员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实际上,一个极其活跃的民间互动将是两国关系保持良性发展的最大保障。
文章说,今年是“中印友好年”,胡锦涛访印将“中印友好年”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为两国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的常态化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