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部主任竹立家的文章说,有土地专家估计,全国每年土地收益流失至少有100亿元以上。土地腐败已经成为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通道,成为民怨、民冤的一个重要诱因,成为破坏我们党和政府威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竹立家在文章文章指出,对于土地腐败的危害,我们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必须引起高度的警觉和重视。
事实上,土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中央早有察觉。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有专家称,《决定》是迄今为止中国实行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2005年1月,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规定要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强调要加强土地出让制度建设,严格控制划拨用地和协议出让土地范围。
2006年7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两个文件,2006年8月1日起开始实行,标志着对国有土地的使用管理进入可操作阶段。
但也不可否认,要真正遏制土地腐败,对国有土地进行有效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出现了失控的圈地大潮,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1997年4月15日,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冻结非农建设用地一年。1998年4月又发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通知》,继续冻结一年。但严厉禁止圈地潮效果并不理想,越是严厉禁止,一些地方政府与商家越是在土地资源稀缺中看到了无限商机,权钱勾结加大了圈地狂潮。在“冻结”前的1991—1995年间,中国每年平均净减耕地440万亩。
而从“冻结”通知下发的前一年1996—2003年的7年间,中国年均耕地净减量却猛增到1428万亩,为什么?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有的甚至就是在领导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权商勾结狂圈土地。